08

一起重温舌尖上的冬至记忆 2024年12月21日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祭祖节日。

在北方,冬至有吃饺子的习俗。古语有云:冬至家家饺子香。冬至亦称“冬节”,将饺子与冬至相结合,寓意着对冬季寒冷的驱逐,对新一年温暖生活的期许。在南方,冬至有吃汤圆的习俗。在史料上也有正式的记载,称“冬至粉糯米为丸”名“汤圆”,做汤圆后要祀神祭祖,而后阖家围吃汤圆,叫"添岁”。那么在拉萨大家又是怎样过冬至的呢?跟着记者一起来看看吧!文/图 记者 王静 张琳

市场走访 食材中的冬至准备

为了深入了解拉萨市民的冬至筹备情况,记者走访了几家大型超市与传统菜市场。在娘热路的一家超市内,各种新鲜蔬菜摆放整齐,肉类区的货品也十分充足。冬至的传统美食饺子和汤圆的食材,成为市民们采购的热门。

某超市工作人员卓玛告诉记者:“这几天,面粉、猪肉、羊肉的销量明显增加。很多顾客都是为了冬至包饺子而来。我们也特意准备了更多本地特色的牦牛肉馅料,很受欢迎。”除了传统的肉类,一些本地蔬菜如萝卜、土豆等也备受青睐。

在气象局菜市场,热闹非凡。卖菜的阿佳们热情地招呼着顾客。摊主拉姆说:“冬至前,生意比平时好了不少。大家都在挑选新鲜的蔬菜做馅料,我这里的香菜、葱都卖得很快。”

街头巷尾

市民的冬至记忆与期待

在拉萨街头,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市民。市民李先生笑着说:“每年冬至我们一家人都会在家包饺子,有时候包猪肉馅,有时候包羊肉馅。小时候,家里条件有限,但冬至那天也会吃上一顿简单的饺子,现在生活好了,冬至的饺子馅更丰富,还会有各种水果、点心。”

上班族次仁卓玛表示:“冬至对我来说,是和家人团聚的时刻。工作再忙,这一天也要回家和父母一起做饭,分享温暖。我会和妈妈一起包汤圆,甜甜蜜蜜的,寓意着一家人团团圆圆。”

在拉萨工作的范霞说:“在拉萨过冬至,感觉很不一样,这里的阳光让寒冷的冬至也变得温暖,我每年都会邀请藏族朋友一起品尝我做的家乡饺子,也会尝尝他们的特色美食,很有意义。”

商家活动

冬至氛围的营造者

每年冬至,拉萨的不少餐馆也推出了冬至特色活动。一家老字号藏餐馆的老板旦增介绍:“我们餐馆每年冬至都会推出冬至套餐,有传统的藏式饺子,也有改良的汤圆。很多本地人和游客都会来品尝。我们希望通过美食,让大家在冬至感受到拉萨的热情。”

“我们店里光饺子馅儿就有16种,常见的猪肉白菜、牛肉芹菜、猪肉玉米、韭菜鸡蛋等,这些馅儿的饺子比较受大家欢迎。”在拉萨经营一家东北菜的罗女士说,“我们的馅儿都是每天新鲜制作的,每天下午会有专门的员工备馅儿、和面,现包的饺子吃起来才香。”为了迎接冬至,这几天罗女士都比以往提前1个小时去采购饺子馅儿需要的各类食材,“马上就是冬至,已经明显感觉这两天来店里吃饺子的顾客变多了,提前采购好食材心里才踏实。”在罗女士经营的饭馆,记者发现北方的顾客偏多,几乎每桌人都会点饺子。来自河北的顾客赵先生说:“冬天了,咱北方人就好吃个饺子,吃了觉得离过年回家的日子不远了。”

采访中记者发现,除了常见的饺子馅料,还有许多地方有着独特的饺子馅,如酸菜馅、荠菜馅、玉米馅等等。每一种馅料都代表着当地的饮食文化和特色,也反映了人们对冬至这个传统节日的重视和热爱。

冬至节一到,阳气渐渐回升,人们互相馈赠礼物,亲友互相祝贺,一片喜气洋洋的景象。冬至不仅是一个节气的庆祝,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它提醒我们季节的轮回,不只是自然界的一个信号,更是家庭团聚、文化传承的温馨时刻。

【关于冬至吃饺子的小故事】

冬至吃饺子,在我国北方,是一个很重要的习俗。老人经常说,冬至不吃饺子,来年容易冻掉耳朵。但这个习俗是怎么来的?其实关于冬至吃饺子的说法有很多种,但最可靠的说法其实是和我国的医圣张仲景有关。

饺子原名“娇耳”,相传是我国医圣张仲景发明的,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

张仲景是南阳人,他著有《伤寒杂病论》,这部著作集医家之大成,被历代医者奉为经典。张仲景有名言:“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

张仲景在长沙做官时,冬天的时候大雪纷飞、寒风凛冽,很多人的耳朵被冻烂了。张仲景便让弟子在南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把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的药物放在锅里煮熟,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的样子,再用原汤将“耳朵”煮熟,张仲景给它取名叫“娇耳”。

人们吃了“娇耳”,喝了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就是我们说的“饺子”或“扁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