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日报》 《西藏日报藏文版》 《人民日报藏文版》 《西藏商报》 《西藏法制报》 《西藏法制报藏文版》

2024年07月25日

遛狗不牵绳、随地便溺、吠叫扰民……

@养宠人 文明养犬,你做到了吗?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饲养宠物狗已经成为不少家庭的一种生活情趣,但管好一只宠物狗,却不是件微不足道的小事、私事。日常生活中,只要宠物狗走出家门,进入公共区域,宠物主人就必须承担起相应的义务。如果宠物主人缺少文明意识,不仅会影响社区邻里的和谐,也不利于城市文明形象的建立。那么,目前拉萨市文明养宠的情况如何,存在哪些问题,又该如何解决呢?对此,记者进行了走访调查。文/图 记者 娄梦琳

出门遛狗不牵绳 既不文明也不安全

近日,记者在拉萨市城关区塔玛路附近看到,一位市民正在人行道上遛狗,虽然是一只小型犬比熊,但在没有牵绳的情况下,不少路过的市民仍纷纷避让。无独有偶,在滨河路附近的同心公园里,记者看到草坪上有七八只宠物狗正在嬉戏玩耍,虽说宠物主人都在身旁,但仍有三四只宠物狗未拴绳,其中不乏一些大型犬,如萨摩耶、金毛等犬种。尽管这些大型犬普遍性情温顺,但由于没有牵引绳的束缚,在草坪上撒欢的它们还是让许多怕狗的市民避之不及。家住三江家园小区的居民曲措说:“狗狗很可爱,但突然朝我跑过来,我还是会很害怕。”

日常生活中,由于宠物狗未牵绳而受到惊吓、造成意外伤害的事件时有发生。“我们小区有不少住户都养狗,有的主人就不爱给狗牵绳子。有一次我和家人刚进小区,一只未牵绳的宠物狗,突然朝着我们身上扑过来,当时真的吓死了。”家住香雪家园小区的居民张女士告诉记者,“还好当时主人在旁边,很快就把狗带走了,不然还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此外,宠物狗不牵绳也有可能危及宠物自身的安全,“以前朋友家养了条博美,由于有次出门遛狗忘了牵绳,狗狗差点被车给撞了,想想还是很危险的。”家住天峰祥和苑小区的居民吕先生表示,虽然养狗是别人的权利,其他人无权干涉,但希望宠物主人可以做到文明遛狗,这样既是对宠物负责,也确保了其他人的安全。

宠物狗随地便溺

破坏公共区域卫生环境

除了遛狗不牵绳,宠物狗随地便溺的问题同样令不少人困扰。近日,记者走访多个小区、公园,发现宠物随处便溺的现象普遍存在。记者在东城一号小区发现,小区草坪上有不少遗留的宠物粪便,甚至有的道路中间也能看到粪便的痕迹,对此其他居民意见很大。“每天晚饭后是遛狗的高峰期,过了这段时间,草坪中就会留下很多宠物粪便,我自己也不小心踩到过,特别影响心情。”小区居民扎先生告诉记者,“小区的环境需要大家共同维护,一些宠物主人任由自己的狗狗在小区里随地大小便,这种行为真的很不文明,也会影响小区卫生环境。”

记者了解到,《拉萨市养犬管理条例》规定,“养犬人在重点管理区携犬出户应当做到即时清理犬只排泄物。若养犬人未及时清理犬只排泄物影响环境卫生的,由城市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五十元罚款。”尽管《条例》对宠物狗随地便溺,不及时清理的情况进行了规定,但在日常生活中主要还是依靠宠物主人的自觉。拉萨市民陈先生家中喂养了两只约克夏犬,每次出门遛狗,他都会提前准备好垃圾袋和卫生纸巾,等宠物排泄完就会第一时间清理,避免粪便遗留在小区绿化带内。“我们养宠物是为了增添生活的乐趣和陪伴,但也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和义务。如果宠物粪便不及时清理,不仅影响小区的环境卫生,还会给其他居民带来不便和困扰。”陈先生说,“我也希望小区能设置一些宠物粪便箱、宠物厕所等基础设施,为养宠人提供方便的同时,引导更多的人文明养宠。”

深夜吠叫扰民

引发矛盾影响邻里和谐

“谁家的狗在叫,麻烦主人管管吧。大晚上的一直叫,太影响老人、孩子休息了。”最近,拉萨市民贡先生在小区业主群里发布了这样一则消息,提醒邻居管理好自己家的宠物狗,避免深夜吠叫扰民。他告诉记者:“我们单元楼里有户业主养了狗,一到晚上就乱叫,我们被吵得无法入睡,实在受不了了,我就在群里发了消息,希望能有所改善。”当下,宠物狗吠叫扰民的情况屡见不鲜,不仅影响了居民的正常生活,也对小区邻里关系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如果有业主反映狗叫扰民,物业会第一时间安排工作人员上门提醒,但有的时候收效甚微。”贡先生说。

虽然如今饲养宠物狗已经成为不少家庭的一种生活乐趣,但部分家庭并不了解如何科学饲养宠物狗,避免吠叫扰民的情况出现。《拉萨市养犬管理条例》规定,“饲养犬只干扰他人正常生活、放任犬只恐吓他人、驱使犬只伤害他人的,由公安机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相关规定予以处罚。”“养犬绝不仅仅是定时喂食就可以的,后期训练也非常重要。”在拉萨长期从事宠物行业的赵先生表示,养狗也是一门学问,对于宠物狗的部分行为,完全可以通过后天训练来改变。“如果狗狗经常乱叫,主人可以让专业的驯犬师进行训练,千万不要放任不管,不然它会叫得更厉害。”赵先生说,“只有科学饲养宠物狗,才能让它们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与大家和谐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