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日报》 《西藏日报藏文版》 《人民日报藏文版》 《西藏商报》 《西藏法制报》 《西藏法制报藏文版》







2024年06月05日

员工突发车祸去世 老板照顾其女儿至今

我特别喜欢这个孩子 会照顾至成年

这一家人通情达理又淳朴善良

文/记者 次吉 图/记者 阿旺尼玛

“其实钱不多,也没想过一定要让别人知道这件事。我只是心疼这个女孩、喜欢这个女孩,希望她可以过得更好些。”2019年,马艳波的员工扎西卓玛(化名)因车祸去世,当了解到扎西卓玛还有一个未满9岁的女儿次央(化名)后,她便决定帮助这个濒临破碎的家庭,这一坚持就是5年。

“我知道我没有妈妈了,以后没人时我能不能叫您妈妈?”5年很长也很短,马艳波的倾心相待换来了次央的深情表达。她的善举也被员工们看在眼里,大家纷纷竖起大拇指。

今年50岁的马艳波是东北人,2009年,第一次来西藏的马艳波不会想到,9年后她会与藏族小姑娘次央结缘,更不会想到她们之间的缘分会持续这么久。

2018年4月,马艳波来到拉萨帮朋友经营位于达孜区的阿妈羌玛酒厂,自此开始在西藏的生活。“在西藏可以夜不闭户,这边的人豪爽、真诚,我太喜欢西藏了。”马艳波说。

2019年7、8月,酒厂招员工,迎来了一位藏族女员工扎西卓玛。“我见过她一两次,她个儿很高,长得漂亮,性格又好,工作也认真。”马艳波对扎西卓玛的印象特别好,而当时谁也没想到她们的命运会紧紧联系到一起。

一个月后,马艳波回老家处理家事,几天后接到员工电话称扎西卓玛请假后前往拉萨市区,途中突遇车祸,经医院竭力抢救,仍未能保住性命。她认为扎西卓玛是酒厂的员工,是酒厂的一分子,自己理应给予关心。“我一回拉萨就带了一些钱和日常用品去他们家看望,然后就遇到了次央。”马艳波说。

瘦瘦小小的女儿、行动不便的父亲和年迈的母亲、年轻待就业的弟弟……马艳波不是没想过亲人的去世会对这个家庭造成怎样的打击,但了解到扎西卓玛家的情况后,她才意识到扎西卓玛的过世给这个家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霾,尤其是对她才刚9岁的女儿。“当时次央很懵懂,她茫然地看着我走进家里,似乎还没有意识到母亲的离去。人生这么长,这么小的孩子没了妈妈往后可怎么办。”马艳波说。当与次央目光相对时,马艳波止不住地心疼,当即就告诉扎西卓玛家人,不要担心往后的生活,遇到什么困难都可以找她。

自此,逢年过节马艳波都会代表厂里去看望两位老人和次央,为了进一步了解他们的需求,她还会带上一名藏族员工帮忙翻译。“我之所以会这么做,是因为看到了他们家人的通情达理与淳朴善良,他们的生活不容易,但是他们一句怨言都没有,一直都是理解、珍惜、感恩,这也让我很感动。”马艳波说。

“以后没人时我能不能叫您妈妈”

马艳波想要给次央更好的生活,想让次央像其他孩子一样拥有快乐的童年。她会给次央洗头洗澡、讲生理常识,换季会给她买新衣服,带她去玩儿。除了悉心的照顾,马艳波有时候也会有“严母”的一面。她会教育次央要善良有礼貌,要爱自己,也要有节俭的意识,这一教育就是5年。

“我儿子是在单亲家庭中长大的,我怎么教育的儿子就会怎么教育次央,我对她的爱并不会局限于送东西、买衣服,更不会只是溺爱。她现在跟我特别亲,放假时会跟我一起住、一起睡,我们关系特别好。”一谈到次央,马艳波笑意盈盈。

马艳波的家人也很支持她,18岁的儿子每次来拉萨都会带着次央去玩。同时,考虑到次央未来的发展,马艳波想让她到区外上学,只是被次央家里人婉拒。“我想好了资助孩子到区外上学,我母亲也愿意照顾孩子,但是孩子家里人有自己的顾虑,可能是不想再麻烦我吧,他们并不同意。不过我也能理解,现在就希望次央可以好好学习,我会一直照顾她到成年。”马艳波说。

“我知道我没有妈妈了,以后没人时我能不能叫您妈妈?”2023年元旦,这个时间对马艳波来说很难忘记。这天她如往常一般将次央从学校接出来,带着她去洗澡洗头,回家后两人躺在床上,次央突然望着马艳波说了这么一句话。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5年时间很长也很短,马艳波的倾心相待换来了次央的深情表达。

“当时我很难受,止不住地流泪,我告诉她有外人在时你觉得不好意思,你就叫阿姨。她说她不想叫我阿姨,叫妈妈又怕我为难,所以才会这么问。现在私下里她都会叫我妈妈。上学时会给我打电话说‘妈妈,我想你啦’。”马艳波说。灿烂的笑容回到了次央的脸上,她也愿意敞开心扉去和别人聊天,这一切的转变都离不开马艳波的悉心教导和照顾。

善举被员工们看在眼里、感动在心

目前马艳波的酒厂内共有14名员工,其中藏族员工11名。她和员工们同吃同干,关系特别好。而一名东北人在拉萨生产、销售传统青稞酒,也获得本地老顾客的点赞。“你带着一群当地妇女卖青稞酒,解决当地人就业的同时也在发扬我们的‘老东西’,太棒了。”老顾客多杰次仁说。

马艳波善待去世员工家属,也让在岗员工看在眼里、感动在心。“她对女孩是真的特别好,照顾得很细心,她们感情也很好。”在酒厂工作6年的达珍告诉记者,这么多年来自己眼看次央的状态越来越好,整个人越来越活泼开朗,觉得特别感动。

“我在这儿工作有7个多月了,我们老板人挺好的,没什么架子,厂里氛围特别好,大家都很团结。关于老板逢年过节到过世员工家里慰问、照顾她女儿的事情,我也听其他员工说过,她人真的挺好的,我们跟着这么善良的老板干活,肯定会越来越好。”酒厂员工益西卓嘎说。

谈到一开始拒绝采访的原因,马艳波吐露了心声:“我一开始不想让太多人知道这件事情、知道我和孩子之间的故事,因为孩子失去妈妈已经受到了一次伤害,我怕太多人知道后又会对她造成二次伤害。我最终选择接受采访是因为孩子现在长大了,身心状况好了很多。我希望通过这件事情可以让大家多去关注身边的这种情况,大家可以互相帮助,将爱心传递下去。”

从一开始的心疼,到后面深厚的感情。马艳波表示,从来不是因为一时兴起而选择去照顾次央、帮助这个家庭。不管是过去的5年,还是未来无数个5年,她都会一如既往地陪在次央身边……

记者手记

次央是不幸的,但又是幸运的。马艳波一直用爱温暖着她。酒厂的员工几乎都是当地村民,马艳波的悉心照顾和次央的变化都被她们看在眼里。

采访过程中,腼腆的同事达珍因为紧张害羞,不愿意说太多的话,更不愿意出镜。当我告诉达珍:“马艳波对女孩如何、女孩有了怎样的改变,你在这儿工作6年应该最了解最清楚,我们需要你来讲述。”达珍坚定地说:“挺好的,老板对次央真的挺好的。”这句来自见证者的肯定,也打开了此次采访的“大门”。

此次采访,让我看到了人性美好、善良的一面,感受到人间的温暖和善意。也让我想起了一个公益队伍——“爱心妈妈”,希望大家可以像她们、像马艳波一样,为碰到困难的家庭驻足一回,凝望一次,扶他们一把,陪他们一会。也希望能如马艳波所说,可以通过此次报道,讲述她和次央的故事,让更多的人去关注爱护帮助身边遇到困境的人,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将爱心传递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