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武
云峰茶谷,位于四川省大竹县铜锣山中段团坝镇,因云峰寨而得名。万余亩茶海依山就势,绵延起伏,郁郁葱葱。茶谷深处流水潺潺、鸟鸣啾啾,宛若仙境。
如今,康养旅游逐渐成为人们高质量生活的一种补充。云峰茶谷建设相应的民宿、配套建设茶博物馆、游客中心、游步道及亭台楼榭,形成了一个较为高雅而又生机勃勃的茶旅康养基地。
鲜醇清幽的云峰茶谷白茶,引自浙江安吉,是用绿茶加工工艺制成的,属绿茶类。其白色,乃加工原料的嫩叶为玉白色。这白茶是一种珍稀的变异茶种,属低温敏感型茶叶,散发着“淡竹积雪”的蕙馥兰香。
茶是华夏民族代代相传的治病之药,后来不少医学家反复实践,将茶与其他中药、食品搭配,进一步扩大了茶疗的应用范围。唐代大医学家陈藏器在《本草拾遗》中曰:“诸药为各病之药,茶为万病之药。”白茶可谓茶之奇葩,对烟酒过度、油腻过度、肝火过旺引起的身体不适,消化功能障碍等症调养作用明显。
深居云峰茶谷,静听山涧溪水,耳闻花鸟语,推窗满眼绿。云悠悠,水潺潺;喝喝茶,发发呆;缕缕茶香,慢煮时光……
禅茶一味,润脾清心。“修禅”悟道,感念神仙之境界。茶淡、人淡、心淡,“茶至无味仍余香,人若无妄心自清”是也,尽享养心养身低调之奢华。
“得佳茗不易,觅美泉尤难。”沏茶以泉水为最好,以本山之泉烹本山之茶,鲜香毕露,韵味尽显。
民间云“九龙潭中水,云峰寨上茶”。云峰茶谷的九龙潭,笔者曾偶拾《咏九龙潭》:
丛山静好酿甘洌,茶树深酌醉翠峦。
九龙栖息潭溅玉,万民品韵欲飘仙。
九龙潭地处核心景区竹溪流,九个潭错落有致。九龙潭下面,长年滴滴流水形成的“滴滴洞”引人入胜。沿潭边拾级而上,剑泉、光石滩、一口泉、梭梭滩、半边泉、花瀑……一道道竹溪景观,曲折婉转,令人一咏三叹。
长达 2000米的竹溪林间游步道,静静地向游人诉说着云峰茶谷的前世今生。这里不仅仅是观光休闲带,还是游人与山水对话的裸心带。
独坐幽篁里,雅不过弹琴长啸,但有茶香绕竹丛,不是王维竹里馆,而是竹乡竹里馆。取出溪边泉水烹煮上好的茶,茶与水的翻腾娓娓道来心灵的淡泊与静远。茶在杯中醇香流韵,竹在溪边潇洒临风。漫步于茶韵诗语的裸心带,遇见美好,唤醒身心。
“喊山开茶”,是一种传统采茶民俗,既用以统一采茶时辰,也借此唤醒万物,祈求风调雨顺,茶叶丰收。
白茶带头人廖红军把这一民俗举办成“喊山开茶”节。“喊山开茶”仪式前,廖红军首先与众茶农一起拜茶山,表达他们对大自然的敬畏与感恩之情。伴着一曲《茶山春早》,近百名唢呐艺人同时吹响竹唢呐,欢快的乐声,应和着“开茶喽!开茶喽!”的深情呼唤。采茶姑娘们趁着春光,挎着背篓,穿梭于茶树行间,心灵手巧地采摘着白茶首芽,成了云峰茶谷一道绚丽的风景线。
一曲茶歌携裹着浓浓的乡愁,一场节会就是茶文化的盛会,茶诗、茶画、茶舞、茶戏等茶文艺精彩纷呈。这里,茶文化博物馆和茶廊亭品质品位俱佳,茶艺馆、茶书馆和茶棋馆,川渝风情,别具情调。
栖息云峰茶谷,煮一壶乡愁,静静品味如烟的往事,缓缓回味那逝水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