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日报》 《西藏日报藏文版》 《人民日报藏文版》 《西藏商报》 《西藏法制报》 《西藏法制报藏文版》

2025年05月13日

另类的言传身教

秦娴荷

人们常说:“父爱如山。”我理解这句话用了很多年。

父亲在离家几千公里外的地方戍边,一直以探亲的形式带给我厚重而温暖的片段,总在短暂的时间内向我释放出积累许久的爱。但他不在身边的日子居多,缺席了很多我的重要时刻,以至于我要用断断续续的回忆去拼凑父亲的形象。

陪伴之余,他用不容置疑的口吻向我讲述边疆的故事、忠诚的战友、热情的群众,让我对他的工作有了一些认识。但直到我有幸踏足他工作的地方,那里高寒缺氧、雪山横亘、狂风肆虐,荒凉感席卷全身,我才明白父亲实际上一直“报喜不报忧”。

伴随年龄增长,我不再傻傻地问他,为什么不能像其他小朋友的父亲那样整日陪伴左右?也许在潜移默化中有了触动,我尝试去理解他,也尝试改造自身。

在那里,他们兄弟情深。复杂的气候条件加深了他和战友们的兄弟情,他们一起在零下几十摄氏度的极寒天气里站岗巡防,手拉手攀爬立有界碑的山峰,守护祖国的领土。每次我去看望父亲,他的战友们都对我视如己出,把最朴实的关心赠予我。正如一位叔叔说的那样:战友,就是没有血缘关系的亲兄弟。

在那里,危险常伴左右。有次驻地附近发生山体滑坡,群众和牦牛被困在了狭窄的山坳里,父亲和战友们临危受命驾机前往。山区地形复杂,父亲的直升机在极低高度搜索前行,及时到达目标位置,为救援队伍提供必要帮助,圆满完成救援任务,受到当地群众的赞扬。事后,他对当时的危险境况却闭口不谈。

在那里,他满是牵绊。相隔几千公里,他总是用书信、电话、视频的方式,表达对我们的思念和歉意,教导我们要把更多时间投入到学习上,遇到困难要迎难而上。这时候,不善言辞的父亲总是变得有些“婆婆妈妈”。

那些见闻背后,忠诚、勇气、坚毅、奉献等词汇在我心中具象化。可能正是由于父亲大多数时间不在我的身边,我没有太多机会去感受发生在他身上的故事,才会让这种另类的言传身教变得比书本上更加真实。

让我感到幸运的是,因为受到了父亲的奉献精神的洗礼,我少了很多同龄人面临的迷茫,多了一份坚定。

如今,父亲的戍边之路还在继续。而不久的将来,我也会像他一样走上保家卫国的路,把父亲用半生践行的家国情怀延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