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习近平文化思想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是坚持“两个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为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刻把握其核心要义及其内在逻辑,着力推进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通俗化,今日起,西藏日报理论版将推出系列短文,敬请关注。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是新时代高原儿女奋进路上的“精神罗盘”。在西藏,习近平文化思想如晨曦照亮雪域,既蕴藏真理伟力,又饱含生活温暖,滋养着高原儿女的精神家园。
时代呼唤思想,实践孕育真理。当今世界,文明交流激荡与民族复兴伟业交织。面对外部势力借“文化渗透”破坏民族团结的暗流,习近平文化思想如雅江激流,闪耀着中华五千年的文化自信,奔涌着新时代实践的文化自觉。从阿里高原的“红色驿站”到林芝乡村振兴中的文旅融合,西藏用实践证明:只有扎根大地、回应时代的理论,才能指引前进方向。
“两个结合”铸就文化新篇。中国共产党始终是先进文化的引领者。民主改革初期,《国际歌》与藏戏唱腔在高原共鸣;新时代,“双语党课”让马克思主义真理穿越语言屏障,直抵农牧民心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个结合”,让藏医药典籍中的辩证思维与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交相辉映。日喀则的一位驻村工作队队长深有感触:“我们用糌粑的语言讲政策,用牧歌的旋律传理论,群众听得懂、愿意跟。”
习近平文化思想既有理论高度,更有实践温度。它明确文化建设要像编织氆氇般经纬分明:既要守护藏戏、格萨尔史诗等文化瑰宝,又要培育数字文化产业新业态;既要让哲古牧场的“红色收音机”传递党的声音,又要使“云上西藏”数字博物馆联通世界。这一思想,既解答了“传统文化如何新生”的困惑,又指明了“雪域文明怎样绽放”的前路。
新时代西藏文化的繁荣发展,根本在于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科学指引。当“神圣国土守护者”的誓言镌刻在边境村寨,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浸润校园课堂,当“美丽西藏”文旅品牌吸引世界目光,这些生动实践都在印证: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是打开文化繁荣之门的金钥匙。就像那曲牧民扎西顿珠所说:“过去酥油灯照亮经书,现在太阳能灯照亮文化广场,党的思想就是最亮的那盏灯。”习近平文化思想犹如高原上的春风,吹开了农牧民心中的格桑花,催生了“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的永恒赞歌,正在不断谱写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雪域篇章。(今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