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以来,林芝市巴宜区觉木街道始终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积极推行以街道“大工委”为核心、社区“大党委”为支撑的工作机制,着眼“小切口”办好民生“大实事”,推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基层治理新格局。
扩大“两个覆盖”,凝聚党建新合力。觉木街道紧跟新时代、对标新要求,通过党组织设置运行,不断撬动社会资源,把党的建设贯穿城市社区发展全过程、嵌入各领域、融入各方面。2024年,觉木街道“大工委”与9个自治区直和林芝市直部门单位签订共驻共建协议,社区“大党委”与114个单位及企业携手合作;13个联建党支部和2个“两新”党支部积极吸纳党员10余名,进一步扩大了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面,夯实了基层党建根基。
加强活动共联,提升治理服务水平。城市基层治理工作做得好不好,群众“笑脸”说了算。面对日趋繁重和复杂的基层治理任务,觉木街道把为民服务作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推动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议事决策机制落地见效。坚持“大事共议、实事共办”原则,2024年召集兼职委员、驻区单位召开党建联席会议3次,实现谋实事、研大事、决要事、商急事。针对基层党组织资源与社会管理、服务群众需求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街道“大工委”和社区“大党委”开展双向认领、双向服务,发挥各成员单位场地、信息、人才等资源优势,以深化党员“双报到双服务”为基础,积极认领党建服务项目100余个,服务居民群众9000余人次,解决群众微心愿89个,深化城市党建“红色朋友圈”强化了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力度。
聚焦网格化管理,筑牢群众安全防线。街道将辖内3个社区划分为13个主网格片区、76个专属网格和90个综合网格,配备37名社工,并下派43名街道干部至各网格片区开展服务管理,由副科级以上干部包保网格片区,党工委委员和办事处副主任负责复杂区域网格。街道“大工委”和社区“大党委”深入社区、商铺、酒店、校园等地,宣讲党的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惠政策和各类法律法规。同时,利用每周下网格时机排查安全隐患,共发现问题110余个,目前已整改90余个。
创新服务模式,提高群众幸福指数。觉木街道制定社区居民需求、共建单位资源、党员服务项目“三张清单”,推行“群众点单、社区派单、党员接单”工作模式,为辖区居民提供社会救助、助残、就业、公共文化等菜单式服务,进一步提升社区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建立完善党员先锋、老兵、巾帼厨娘等志愿服务队22支,以及“红色助教”“吉巴玛布—扎木念公益课堂”“文明一小时”等志愿服务项目;聚焦“一老一小”开展政策宣讲、健康义诊、法律援助、助老爱老、文艺汇演、困难群体慰问等服务。同时,争取实施了一系列民生项目。争取资金307万元用于养老驿站项目建设;争取市、区两级工会投资16万元完善红色驿站服务功能;争取市、区两级团委投资12万元打造城市青年之家;争取工会、妇联组织投资20万元在工布印象商圈新建首个城市母婴室;争取市卫健委协调市人民医院组建“志愿服务队”“南丁格尔服务队”,将健康服务送到群众身边,免费发放了价值12万元的药品,并与沿河社区15户困难户、孤寡老人签订“家庭医生”协议;协调双拥路社区、沿河社区联合西藏农牧学院打造社区“给啦雅布红色送教”“红色助教课后小课堂”,并组织辖内学校党员志愿者对社区孩子进行课后作业辅导、兴趣培养,解决居民孩子放学后管理难题。
此外,觉木街道“大工委”还争取资金用于禁毒教育基地、零工市场、民族团结广场的建设,以及加丁嘎片区的提升改造、沿河党群服务中心的新建和老旧小区的改造等。同时,对接住建部门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先后新建集中充电场所1处,改建城乡接合部公园1座,落实小区监控、围墙、照明、下水道、公共休息区等改造项目9个,让社区面貌焕然一新。
下一步,觉木街道党工委将进一步强化统筹协调,深入推进街道“大工委”和社区“大党委”工作机制,积极拓展共建领域,鼓励成员单位结合自身优势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多个性化、精准化服务,持续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图①:街道学校党员志愿者通过“红色助教课后小课堂”教孩子们学习传统乐器。
图②:街道社区志愿者沿街清理窖井盖,疏通下水道。
图③:街道文艺队走进社区开展文艺惠民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