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南市加查县拉绥乡,距离县城主城区仅20公里,但因地处山区、交通不便,发展经济的区位优势一直不明显,其下辖的9个行政村,集体经济发展相对滞后,集体产业普遍存在规模小、实力弱等问题。
为破解这一发展难题,2024年,拉绥乡党委集思广益,广泛开展实地调研,不断探索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功夫不负有心人。拉绥乡结合农牧民实际需求,最终决定把地处国道560沿线的昂达村作为试点,在昂达村开办了全县首个村集体经济超市。
“我们把该村的集体闲置房改建成超市,避免了集体资产浪费。另外,搭建超市的10万元资金是由拉绥乡和昂达村共同投入的,主要用于购买货架、货物等。”拉绥乡党委书记余辛杭介绍说,昂达村集体经济超市经营面积共40平方米,目前已投入运营。
余辛杭介绍说,拉绥乡充分发挥党建引领、群众自治作用,在推进乡村振兴实践中,主动谋划、大胆创新、盘活资金,开办了加查县首个以村集体经济注资运营的民生超市,既为群众带来便利,又促进了村集体经济发展。
记者走进超市,只见一排排货架上的商品琳琅满目,米面粮油、休闲食品、日用百货等生活必需品一应俱全、摆放整齐。
“我们以前买东西得去县城或者找人帮忙从外面捎带。现在好了,村里有超市后,一切都变得方便了,所需的大多数生活用品在这里都能买到。”昂达村村民妮妮告诉记者,“超市里商品的价格很实惠,与城里差不多。在‘家门口’购物,帮大家节省了往返县城的时间和车费,着实让人高兴。”
超市开办起来了,如何更好地保障其正常运转、促进经济发展?
在乡党委和政府的帮助下,昂达村探索出“农产品+超市+客户”的供需对接模式,超市里上架的商品除日常生活用品外,还特地增加了农畜产品,进一步丰富了超市里的货品种类。
记者看到,在超市的一角,糌粑等农产品标注有5斤、10斤、20斤等不同规格,方便农牧民群众选择购买。
同时,加强超市出入库与运营资金管理,明确收支两条线。超市每月营业额除扣掉进货的货款等必需开支外,全部入账为村集体经济收入。
除此之外,在货物配送上,拉绥乡政府在符合采购相关规定的基础上,优先满足超市货物需求,并提供送货上门服务。
昂达村集体经济超市除正常商业运营外,还提供积分兑换服务。村民通过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基层治理等工作积攒积分,可到超市里直接兑换相应物品;日常生活中,村民收集的饮料瓶、废纸箱、破铜烂铁等废品,也可以在超市兑现到相应价值的物品。
超市的兑换服务,激发了村民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热情,优化了基层治理的方式方法,调动了广大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超市运营以方便村民消费、提升村民生活品质为目标,努力为广大村民提供优质的服务、创造良好的消费环境,推动村集体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昂达村村委会主任达瓦珠扎告诉记者,超市预计年纯收入10万元左右。超市的运营与发展,切实满足了村民的消费需求,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全新动力。
下一步,昂达村将多措并举强化超市管理、完善监管机制,将村集体经济超市打造成为全村发展的重要引擎,并激励全村群众共同参与,不断探索新形势下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新路径,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