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云 李盛林 张秋
“这就是上战场的感觉吧!”近日,在藏东腹地昌都,走下弹药搬运比武场,昌都市八宿县民兵达吉擦掉额头上的汗珠,感慨不已。
别看弹药搬运比武赛道只有短短50米,参赛者要完成跳跃砂石地、翻越障碍墙、穿越铁丝网、爬过交通壕等课目。在此过程中,不仅要检验匍匐、跃进等战术基础动作完成情况,还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弹药完整无损的搬运,难度和强度都很大。
去年,昌都军分区全面组织展开练兵比武活动,全面检验提高基干民兵编建质量、训练成效,促进国防动员备战工作落实落地。
“我连续4年参加民兵集训,以往集训,总是走队列、舞盾牌、喊口号‘老三样’,回去领导和同事问起比武经历也没什么好分享的,但这次真的不一样了,值得一说的太多了。”卡若区基干民兵连民兵达瓦扎巴告诉笔者。
让达瓦扎巴兴奋的,是实战。围绕应急应战民兵可能遂行的各种任务,此次比武设置了弹药搬运、无人机侦察、理论竞赛、应急通信、野战炊事、工程机械操作等10余个课目;各类室外比武课目,要求参赛民兵必须按战场要求完成各类战术动作,遇到装备故障必须自行排除,就算是复杂天气也要坚持按比武要求完成课目,中途不暂停、不补时、不补考。
“民兵上战场,身份就是兵,必须用战场标准设置课目,才能磨炼出能打仗的兵。”该军分区副参谋长冯小强介绍说,为此,他们将模拟战场环境设置到比武课目中,让比的内容向实战聚焦、比的程序向实战靠拢、比的标准向实战对表。
“没想到第一次亮相就来真的!”走下无人机侦察比武赛场,贡觉县应急连民兵张铭轩忙着向兄弟单位的高手请教操控无人机越障的窍门。
张铭轩所在的无人机分队是第一次参加民兵比武,在操控无人机完成穿越高低杠、绕桩飞行、穿越洞口、定点起落4个飞行动作后,他接到定向定位侦察课目演练命令,即在关闭无人机自动避障功能情况下,在规定任务区和规定时限内,使用无人机获取3类6个目标物的照片和坐标。颇具“战味”的考核要求,激起了这位退役士兵的危机感和求知欲。
同样是“新人”的贡觉县民兵扎西宗巴也感受到了“本领恐慌”。应急通信保障课目比武,参赛者2人一组,在指定区域内完成光缆接续任务,并携带电话单机架设野战线路,确保线路联通。雪域高原的微风中带着阵阵寒意,扎西宗巴的迷彩服却被汗水浸透。
“战况”同样激烈的还有“四会”教学比武现场。“观察手报告:西南方向发现有人员落水,现命无人机前出侦察搜救!”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两名民兵一边操控无人机,一边将救生圈挂上无人机。“发现落水人员,救生圈准备……放!”救生圈稳稳落在目标范围内。这次教学比武,除了传统的班组攻防战斗、破袭行动等内容,还增加了无人侦察机搜救等新域新质训练内容。
“四会”教学比武组裁评员、教导队副队长陈武介绍,他们紧盯科技之变、战争之变、对手之变,全面推进军事训练转型升级,一大批实用管用的新战法、新训法在这次比武中脱颖而出。
聚焦实战要求,紧盯战场设考场。工程机械操作科目中,既有驾驶基本技能的比拼,又临机设置机动越障、道路清障、机械抢修等课目,让考核紧贴实战,重点检验驾驶员临机处置突发情况能力。理论竞赛场上,抢答器仿佛是民兵手中的长枪,次次都能准确命中要害,面对主持人的刁难问题,民兵都能运用丰富的知识储备,对答如流。
比武活动提升了民兵“兵”的意识,砥砺血性担当。参加比武的民兵白天在野外训练场摸爬滚打,晚上在教室复习理论知识……
据悉,为提高民兵训练质效,昌都军分区不断研究组训方法,从难从严从实组织训练。“每个比武课目都设置了相关战场背景或任务课题,坚持遂行任务需要什么就苦练什么。”昌都军分区领导告诉笔者,近年来,昌都市民兵先后在抢险救灾、道路抢修、生态环境保护等多样化任务中,发挥了“突击队”“生力军”作用,受到当地群众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