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日报》 《西藏日报藏文版》 《人民日报藏文版》 《西藏商报》 《西藏法制报》 《西藏法制报藏文版》

2025年01月26日

“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洛杰:

杖乡不改初心志 岁月深处绽芳华

本报记者 王超 张宇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做的都是分内的事情。”这句话成了洛杰的口头禅,总是挂在嘴边。

1997年,在那曲地区药监局工作的洛杰,被安排到索县加勤乡开展扶贫工作。他带领同事积极落实“四定一签”扶贫工作举措,做到了让每个贫困户都有人管、有人抓。获得自治区、地区级扶贫工作先进个人时,有同事对他竖起大拇指,可他却说,“没什么值得炫耀的,这是我分内的事情。”

从那曲地区药监局退休时,他又挂念起了家乡的群众,“每次回家乡嘉黎县藏比乡,总觉得那里的群众增收渠道单一,有机会一定要回去,为家乡群众做些分内的事情,带领大家增收致富。”

2014年,洛杰舍弃闲暇惬意的退休生活,决定回家乡为乡亲们做点事。当他把想法告诉家人时,全家人都表示不支持,希望患有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的他专心治病,好好享受晚年。但他却坚持自己的想法,说干就干,他带着自己的全部积蓄回到村里,组建藏比乡一村农牧民经济合作社。

合作社组建之初,群众积极性不高,入社的人寥寥无几。他不顾年老体弱,挨家挨户走访做思想工作。经过几个月耐心细致地做工作,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加入合作社的人渐渐多了起来。但没过多久,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合作社经济效益不佳,随之而来的是针对他个人的舆论开始发酵:有人说他这么做是为了挣钱、博个好名声;有人说他是退休吃饱了没事干。

洛杰并没有被这些“杂音”所打倒,依旧每天忙碌在合作社的“大事小情”里。他说,“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共产党人是不会被困难打倒的!”

几年来,洛杰上那曲、跑拉萨,对接项目、办理手续,让合作社的主营内容从单一的奶制品制作和销售,扩展到了民族手工艺品生产、日常生活用品批发、农牧民施工队等领域,从成立当年无收入,到2016年实现收入12万元、2017年收入30万元,再到2022年收入70万元、2023年收入72万元,极大地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和牧民增收致富。

同时,作为那曲市老干部宣讲团成员,洛杰还承担各类宣传宣讲任务,他步履不停,深入藏比乡7个行政村、寺庙等场所,积极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精神以及那曲市有关会议精神宣讲,向广大农牧民群众宣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向广大党员干部作“党员不得信仰宗教”专题讲座,引导干部群众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理念,增强“五个认同”。近五年来,洛杰累计开展各类宣讲100余场次。

俗话说,栽什么树苗结什么果,撒什么种子开什么花。好家风犹如种子,有好种子才能育好苗。洛杰虽然从岗位上退下来了,但从不让自己的几个孩子沾染不良风气。他经常跟孩子们说:“我们都是共产党员,要认认真真工作、堂堂正正做人,我们一辈子这么过来的,也希望你们传承下去。”

正是因为洛杰的言传身教,他的子女们在耳濡目染中传承着“海拔高境界要更高”的良好家风,无论是在执法部门,还是在宗教、教育、乡村振兴等领域工作,孩子们始终牢记父亲的嘱咐,在各自岗位上接续奋斗、奉献青春。

去年,洛杰被授予“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荣誉称号。“总书记亲切接见我们这些老同志代表,是对我们老干部群体的高度肯定。这份荣誉不仅属于我个人,更属于我们离退休人员这个集体,它让我明白,我们曾经的付出,党和人民从未忘记。”洛杰倍感振奋,激动地说。

杖乡不改初心志,岁月深处绽芳华。洛杰时常提到雷锋的名言,“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他表示要向雷锋同志学习,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发挥余热,在乡村振兴、维护稳定、关心下一代等工作中再展银龄风采、贡献银发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