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日报》 《西藏日报藏文版》 《人民日报藏文版》 《西藏商报》 《西藏法制报》 《西藏法制报藏文版》

2025年01月14日

《日光之城》:

一曲真诚的高原现代化之歌

嘎玛罗培

本版图片均为《日光之城》剧照。 《日光之城》剧组提供

拉萨被誉为“日光之城”。在中国式现代化西藏实践中,无数鲜活的年轻个体在城市、社区、家庭的多重空间中找寻着各自的方向,创造着充满激情的未来。这样的激情,这样对未来充满想象与希冀的努力,所依托的是一个伟大时代所赋予的广阔舞台。

为反映这一广阔舞台中个体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风貌,展现雪域高原上现代生活的多姿多彩,西藏第一部现代都市剧——《日光之城》应运而生。

《日光之城》通过对故事的生动演绎,让观众能够感受到:在新时代背景下,西藏人民如何在保持传统文化的同时拥抱现代化,追求实现自我价值和推动社会进步的情怀和梦想。

故事的“酥油味儿”让观众沉浸

《日光之城》立足于西藏文化和日常生活进行创作,融入了大量民族元素,力求将故事写出“酥油味儿”。

为还原当地场景,剧组依照八廓街,以1∶1的比例搭建了一座藏式庭院“嘎吉大院”作为故事主场景,家具陈设都十分贴近生活。

在外景拍摄部分,《日光之城》坚持实景拍摄,力求为观众带来最真实美丽的自然风光。整个拍摄过程中,剧组和演员前后达四五百人,克服缺氧、高血压、头痛、失眠的难题,一次次挑战极限,从3650米的拉萨、4700米的当雄,一路拍到海拔5200米的岗巴。

剧中大部分演员不是藏族就是非常熟悉当地生活的人,演员们在开拍前对于自身角色和剧本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和解读,到拍摄场地体验生活。演员周游为了演绎好主角索朗对内心理想的执着和追求,深入揣摩人物性格,主动住在八廓街与当地藏族青年交流学习,塑造了一个鲜活的追梦青年的角色形象。

故事中的酥油味儿还表现在人物的“日常”生活形态上,细到地地道道的服饰、挼糌粑的手势、话语的表达等方面。

精彩剧情激发观众共鸣

《日光之城》描绘了几个年轻人在西藏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勇敢追逐梦想的历程,以此为主线,展现了广大援藏干部对西藏建设发展的不懈努力,以及他们与西藏人民之间建立的深厚情感。

在剧情构思方面,本剧巧妙地将地区热议话题与当代中国的公务员考试热潮、乡村振兴战略、传统文化保护,以及一对一帮扶政策相结合。通过这种结合,观众得以深刻体验到藏族人民对于家庭、梦想和爱情等主题的细腻情感。土登一家四口的故事,正是无数家庭的缩影。剧中细腻描绘了含蓄的父子关系、工作与个人热情之间的复杂情感、家庭与爱情之间的艰难抉择,对梦想的热忱追求,以及许世杰与社区居民之间的情谊深厚,这些情感的交织让《日光之城》这部剧显得格外真实。

西藏,这片广袤而美丽的土地,不仅有藏族、汉族以及其他少数民族居住,还吸引了无数慕名而来的游客。尽管不同民族在风俗习惯和语言上存在差异,但人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是相通的。相信观众也能感受到这座日光之城所散发出的温暖,这是一种超越了语言和地域界限的人类情感。

唱响时代主旋律

这部剧以土登一家的生活为缩影,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主题,通过一家人的经历,展现西藏发展成就。

在21集的剧情中,观众可以看到,在党和国家的关怀下,西藏人民的生活质量有了显著提升,交通和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得相当完备。即便是在海拔4700米的高原地带,交通和电力也实现了普及,道路的建设使得当地居民的饮食选择更加多样化。剧中土登家的长子索朗放弃公务员考试,选择创业的决定,体现了国家对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的积极扶持。同时,观众还能见证,在国家政策持续支持下,大量医疗专业人才引入,使得西藏的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有效保障了当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来自全国各地的援藏干部们,以实际行动践行老西藏精神,为建设现代化新西藏贡献自己的力量。经过70多年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一个充满活力、日新月异的新西藏呈现在世人面前。

立足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日光之城》一经播出,就获得了收视规模超2.23亿人次的好成绩,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国日报等主流媒体超300次的发稿点赞,成为2024年国产都市剧中的一匹黑马。剧中对传统与现代交融的深刻描绘,对民族团结、文化传承的积极倡导,使得这部作品不仅极具艺术价值,更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在《日光之城》中,藏式风格建筑的古朴与其独特布局、颜色运用,藏式大院住户的藏式家居陈设,藏族的日常衣着、饮食起居等都展示无遗;带有藏风藏韵的称呼,蕴含古老智慧和哲理的藏族民谚,具有藏族色彩的方正藏式字体也都登台亮相;剧中父子两代人对于藏戏的热爱与坚守,侧面烘托出藏戏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西藏百姓心中的地位。剧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藏绣、唐卡、藏医药、《格萨尔王传》等,也都在合适的位置借机亮相。

多元、多彩的西藏通过影视剧层层展开。《日光之城》的成功,不仅在于其艺术上的成就,更在于它所承载的社会价值和文化使命,它让世界看到了一个真实、立体、充满活力的西藏,一个在新时代背景下不断进步和发展的西藏。

作品简介

《日光之城》讲述了当代拉萨三个家庭两代人之间的故事。

一辈子奉献给藏戏团的戏师土登接连遭受打击:大儿子索朗背着他辞去公职创业,负债累累;小儿子扎西说不想做医生想唱藏戏;大女儿曲宗也面临着恋爱困境。

藏医旦增筹划与即将退休的妻子乔燕茹到区外享受退休生活,不料妻子却提出离婚,回藏公干的女儿达珍也面临家庭和事业的双重压力。

即将退役的马术队员久美面临着运动员生涯的最后抉择,小妹格桑竟然从牧区偷跑到拉萨,执意要报考飞行员。

最后索朗和达珍从矛盾不断到相互理解通力合作,决定共同创业;扎西在援藏医生的帮助下找准了职业道路;曲宗收获了属于自己的幸福;久美放弃了稳定的机会决心奋力一搏;格桑战胜困难踏上了学习飞行之路。

创作心得

多维度展现当代拉萨的真实图景

《日光之城》编剧 于小千

《日光之城》是由国家广电总局主动出题、指导创作的电视剧。此前我从没有去过西藏,接到命题时犯了难,我不知道创作一部反映当代西藏生活的剧集该从何处着眼,一时找不到方向。2021年10月,我跟着广电总局电视剧司采风团,来到林芝、拉萨、日喀则等地进行走访。第一次采风大概用了10天的时间,建立起对西藏的初步印象后完成了第一版的故事梗概。把故事梗概拿给专家看后,得到的评价却不理想。我意识到这样创作肯定不行,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上高原、下生活,真正融入当地去了解当地人的所思所想。

2022年3月,我随主创团队第二次来到西藏,这一次我在西藏一待就是半年。主创团队把第一稿故事全部推翻,按照总局提出的要求,不刻意设计强情节、制造强冲突。这一次,我在八廓街完成的剧本大纲得到专家领导的认可后,回到北京完成了《日光之城》前5集剧本。创作过程中,我一直有一个问题萦绕心间:“年轻人创业的故事很常见。北京青年、上海青年都在创业,那么西藏青年创业又有何不同呢?”

2023年年初,我带着这一问题第三次走进西藏。此行的针对性更强了,就是要找寻剧中男主人公索朗放弃考公而选择创业的真实动机。在采访了许多当地青年后,我发现考公对于他们而言是非常宝贵的职业选择,同时也了解到当地人创业是因为他们认为应当把高原优质特产推广出去。于是有了现在剧中观众所看到的情节:索朗没有考上公务员,而后他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放弃考公,决心通过创业将西藏优质产品推广出去。

2023年6月,《日光之城》正式开机,我第四次来到西藏,同拍摄现场工作人员密切沟通剧本事宜。这次“四上高原”的特殊创作经历,让我对好故事有了新的理解与认识:“好故事不一定是靠强情节去推动的,人物的真实情感、人物关系的建构同样可以打动观众。”

《日光之城》的创作与过往有很大不同,为了写这个故事,我的剧本创作耗时2年,采风足迹遍布拉萨市3区5县,采访原型人物132人,采访笔记逾百万字,走访78个大院、119个场景,采风总行程4126公里。

《日光之城》制片人张筱玺:

逐梦而行 抵达更远的远方

赵静

制片人访谈

记者:《日光之城》是否达到了你们创制的预期?

张筱玺:我觉得用深度共鸣来说可能更合适。这部剧是以生活流的手法创作的,没有特别激烈的矛盾冲突和狗血剧情,表现普通人的生活和人性的美好,如涓涓流水,令人回味悠远。首播在央视一套黄金档及芒果TV,覆盖的观众群是最广的,确实得到了很多观众的喜欢。我在官方抖音上看到好多留言:“感觉21集太短,没看够”“剧中的那几对年轻人的情感特别抓人,哎呀他们千万不要分开啊”“看完后觉得心里面暖暖的”……主创的心血和诚意能够被大家看见,我们觉得很欣慰!

2024年10月2日起,《日光之城》在央视一套黄金档及芒果TV首轮播出,并于2024年10月17日陆续登陆湖南卫视、西藏卫视、深圳卫视等晚间黄金时段。译制完成的藏语版也已在西藏藏语卫视黄金剧场播出完毕,后续还将在四川康巴卫视、青海安多卫视以国通语及少数民族语言译制和播出。

在海外传播方面,该项目通过芒果TV国际版APP落地全球195个国家和地区,并在北美ViKi同步上线。后续,还将在英语环球节目中心(CGTN)北美天下卫视、匈牙利ATV电视台面向全球观众播出,覆盖欧洲、美洲、亚洲、非洲、大洋洲等区域,并译制成英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俄语、匈牙利语等多种语种,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区的排播也在陆续推进中。

记者:我在《日光之城》的官方宣传上看到这样一组数据:剧本创作耗时2年,创作团队“四上高原”,足迹遍布拉萨市3区5县,采访原型人物132人,采访笔记100余万字,走访了78个大院、119个场景,采风总行程4126公里……即使拥有这么强的制作团队,但这部剧从孕育到孵化过程仍然艰难,这三年对于制片人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张筱玺:还有一组数据,我们是从海拔3650米一直拍到海拔5250米,到拍摄结束的时候,剧组每个人平均瘦了15斤,参与这个项目的工作人员前后多达四五百人,消耗医用氧气近千瓶。

对我来说,最大的挑战就是心理承受力和耐力的考验。影视剧创作周期非常漫长,每一个阶段面对的队友都是不同的人,一开始是文本创作阶段,你的队友是文学责编老师、编剧,你要跟他们一起战斗一段时间;然后到筹备阶段,你又要继续组队,又有新的战友加入,到了拍摄阶段又会面临新的问题,你怎么去解决?困难总是在前方更新、等待,心里的那股劲不能松懈。

这三年,不是任何一个人的三年,是所有参与这个项目的人的三年。湖南广电芒果TV提供有力的支撑体系,全力支持保障创制工作的开展,这也是湖南广电人的传承、责任与担当。

记者:随着《日光之城》的播出,加上之前同样关注度颇高的《去有风的地方》《我的阿勒泰》,构成治愈系三部曲,难免会被进行比较,对此你怎么看?

张筱玺:另外两部优秀的作品我都看了,也非常欣赏和喜欢,觉得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每一部文艺作品都是一个单独的生命,就是各美其美,然后美美与共,只要是真诚的作品,我觉得都值得被大家看到和喜欢。

记者:《日光之城》的播出在文旅方面有怎样的带动作用?

张筱玺:《日光之城》在2024年国庆档热播,也带动了拉萨市的旅游热度。2024年国庆期间,拉萨市共接待了国内外游客接近200万人次,同比增长了7.45%,旅游收入达到了9.51亿元。影视剧是一种非常好的传递文化和人文的方式。

观点摘录

湖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湖南省广播电视局党组书记、局长贺辉:《日光之城》是一部高原之作、诚意之作、创新之作、团结之作,承载了湖南广电文艺工作者肩上的国家使命和社会责任。剧集以人间烟火、平民视角反映新时代西藏发展,展现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真实画面,讲述了人民生活幸福、青年拼搏奋斗的温暖励志故事,呈现了西藏高天流云的壮美图景。

西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西藏日报社党委书记廖恳:《日光之城》以“小切口”反映时代大变化,通过讲述拉萨一群高原青年的奋斗故事,展示了西藏的自然之美、人文之美、发展之美、民族团结之美,展现了西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追求,让世界看到了真实、多维且充满魅力的新西藏,对讲好新时代西藏故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党组成员、副总干事刘威:《日光之城》充分体现了时代的主旋律,充满了正能量。剧集真实刻画了藏族青年追求梦想、坚守理想的生活状态,充分体现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

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李京盛:《日光之城》为民族题材创作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关注当下生活,关注新时代。在审风光之美、风物之美的基础上,发现生活方式之美、人情人性之美,将影视和文旅更加有机融合。

《文艺报》编审、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视听委员会副主任高小立:《日光之城》作为一部藏族题材剧,让观众在感受拉萨这座“日光之城”生机盎然的同时,也被雪域高原旖旎的风光、人文以及汩汩流淌的人间真情所打动。

中宣部电影卫星频道编委、1905电影网董事长李玮:《日光之城》是有光的电视剧,它是充满了理想奋斗之光、文化传承之光、民族团结之光以及人生智慧之光的守正创新的高质量电视剧。

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教授卢蓉:《日光之城》最大的特点是用生活态的新语汇丰富了雪域高原的创作光谱,它把故事深入到拉萨居民的生活中,进入独具藏族特色的八廓街、嘎吉大院,用更为日常的视角带观众了解今天的拉萨。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著名文艺评论家仲呈祥:《日光之城》摒弃了猎奇的心态,去平视新时代的新西藏,在中国电视剧关于西藏题材的创作上有标志性意义,值得被致力于中国电视剧史研究的学者们当成一个重要的审美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