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子彦 王香香 索朗群培 次旦央吉 洛桑平措 次吉
1月10日,西藏,定日。
第一缕阳光越过高山,照在古荣村安置点活动板房,折射出金色的光芒。
此时,已距离西藏定日6.8级地震发生过去72小时。
1月7日9时5分,一场6.8级地震瞬间打破了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的安宁。
第一时间,应急救援、消防、公安、部队官兵、医疗、社会救援力量陆续赶赴现场,与时间赛跑,为生命护航,全力开展人员搜救、转运救治、群众安置,抢修基础设施,严防次生灾害,用团结、无私和无畏,在灾难中挺起了不屈的民族脊梁。
小山村,那一刻不再宁静
7日15时9分,记者到达古荣村口,未见群众,只有匆匆路过、满身尘土的救援人员。
一处较为开阔的水泥地,是村中心广场。
部分群众分堆聚在一起,或站或坐,或低语或沉默或哭泣。
不远处,部队战士分成两组,一组搭建帐篷,另一组与当地干群、民警搜救被掩埋人员、牲畜……
“地震后,我被塌掉的木头(横梁)卡在了牛棚。爱人把我救出来,我又慌又怕。”村民参木决回忆道,“后来我看到了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边救人一边喊我们到没有房子的地方。”
“平时,村干部对我们很好,看到他们我才缓过神、安下心来。”
“特别是次仁平措书记,就像金子一样。”
记者一路走,一路看,一路问,一路叹,拼凑出地震后近6个小时的画面——
自救!
地震刚刚结束,看着失去的家园,强忍着失去母亲的悲伤,古荣村党支部书记次仁平措毅然挺身而出,组织党员和逃出群众,救助被困人员,转移受灾群众,为挽救生命赢得宝贵时间。
抢险!
乡里下派的干部、火速赶来的医生民警、紧急出动的救援力量陆续抵达这里,全力展开人员搜救,分发食物饮水,安置受灾群众……
气象信息显示,1月7日夜间,定日县最低气温更是降至零下18度。
时间一分一秒地走着,在开展救援同时,让群众温暖度过灾后第一个寒夜是头等大事,相关工作进度必须快一点、再快一点!
16时18分,政府发放的首批救灾帐篷,送至古荣村北边开阔的农田中。
18时45分,部队官兵架锅烧水,为群众提供热水热食;应急电源车开进村内,技术人员抢修恢复电力设施。
(下转第二版)(上接第一版)
待1月8日凌晨,记者再次来到此处,帐篷内已亮起灯,群众全部入住。
“地震后,爱人很害怕,我告诉她‘怕什么,有解放军在、村干部在、警察在,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古荣村村民次仁扎西指着一座帐篷说,“她现在应该已经睡着了。”
地震,能垮塌房屋,撼不动人心
对于次仁平措而言,这是漫长而难熬的一晚。夜晚余震不断,物资陆续到来,协调繁重复杂。
早晨7点,想着小憩一会儿,闭眼后却丝毫没有困意。
天亮后,次仁平措联系村委会主任桑杰,请几个村民打扫安置点卫生。“哪怕是临时的,打扫干净,大家都住得舒服。”说罢,便转身去接新运来的物资。
去古荣村,靠一条由低向高,自西向东的单行水泥路。
3天里,各类车辆有序穿梭在这条路上,将一批批救灾物资运往村里。
傍晚,一个挂着红底黄字横幅“定日安多饭馆”的帐篷前,热气腾腾的面片刚刚出锅,几位村民排队依次取餐。
“我们暂时把县里的店铺关了,大概是中午到的,目前大概送出去了七八十份面食。”安多饭馆老板才让当周告诉记者,老家青海玉树也曾遭受过地震灾害,自己很能体会失去家园的痛苦,也感受过祖国大家庭的温暖。“把肚子吃饱,才能更好建设家园,希望能帮到大家。”
夜深了,在外玩耍的孩子们钻回帐篷,大人们忙着将新到物资卸车。
“你看,草料也运到了。”错车间隙,司机师傅看着擦肩而过的半挂车说。回程路上,前方车灯成河,身后星光点点。
新的一天,新的希望
地震发生后,日喀则市委组织部成立党员先锋队,第一时间赶往受灾地区,重点开展志愿服务、思想安抚等工作。
这几天,党员先锋队志愿者多吉扎根一线,深入了解受灾群众思想和情绪的变化。“特别是王君正书记来到村里,转达了习近平总书记对灾区群众的关心关切,大家都很感动,说相信房子会有的、吃的用的东西也都会有的,要听党的话,携手共克时艰。”多吉说。
经政府统筹爱心企业捐赠和连续施工作业,古荣村安置点分批次完成53套活动板房搭建,还有20多套计划于1月10日到位并安装。
53套活动板房中,中国电建水电三局西藏公司捐赠了30套。
公司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齐琦介绍,每间板房都带有保温层,采用阻燃材料制作,自带线路,只需要外部接入电线就可以照明、取暖。每间房屋面积为18平方米,最多可容纳8人,后续还将为每间房配备一台功率2500瓦的电暖器。
受访群众纷纷表示,对“新家”充满期待。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专门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抗震救灾工作。这给了我们充足的勇气和信心。有这么好的党,这么好的国家,还有什么坎跨不过去。”次仁平措语气坚定,“目前,村中群众情绪稳定,干劲十足,我们有信心、有决心做好后续安置和灾后重建工作。”
唯勇气不移,唯困难不畏,唯精神不衰。
度过寒冬,必将迎来又一个明媚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