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格桑伦珠 本报通讯员 德吉卓嘎
在墨竹工卡县这片充满希望与生机的高原大地上,一场关乎群众健康福祉的医共体建设热潮正蓬勃兴起。卫生系统将人民健康置于首位,奏响了“健康墨竹”建设的最强音,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品质的医疗卫生服务,书写了医疗保障与民生关怀的精彩篇章。
近日,记者实地走访墨竹工卡县扎雪乡卫生院,一幅忙碌而温馨的画面呈现在眼前。医护人员穿梭在各个诊室之间,他们的眼神中透露出专业与专注,耐心细致地为每一位前来就诊的患者提供周到的诊疗服务。村民扎西次仁带着质朴的笑容说道:“这几天忙着干农活,不小心感冒了。以前生病去县医院,路途遥远又折腾。现在好了,家门口的卫生院设备齐全,医护人员水平高,头疼脑热的在这儿就能看好,大家都愿意来。”
近年来,墨竹工卡县在医共体建设的道路上大步迈进。县人民医院医共体成立,实现了“六个统一”,这不仅是管理模式的创新,更是资源整合的有效探索,为群众就医带来便利。目前,医共体积极筹备二级甲等医院复审工作,向着更好的医疗服务迈进。
墨竹工卡县积极制定《持续深化医共体改革、扎实提升医疗服务能力三年行动计划》,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绘制蓝图。如今,县、乡、村三级药品种类齐全,群众就医用药更加便捷。借助南京援藏、专科联盟、五大中心建设等资源优势,医院管理科学规范,重点科室建设不断加强。自治区、市人民医院专家频繁下县,开展各类业务性培训50余场次,参训医护人员830余人次,为基层医疗注入专业力量。52场次的义诊如同温暖的阳光,洒遍墨竹工卡县的每一个角落,为广大群众送去健康和关爱。
工卡镇卫生院整体搬迁,开设了“首个县人民医院门诊部”,这是墨竹工卡县医疗布局优化的重要一步。县医院与南京市第一医院紧密合作,创造了墨竹工卡县医疗史上的多个“第一”:完成本地首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手术,让饱受膝盖疼痛折磨的患者索朗平措重新站了起来;首次完成5例无痛肠镜检查新技术,实现医疗技术新突破,为患者提供精准服务。
索朗平措激动地说:“以前膝盖疼得厉害,上厕所要人扶,路都走不了。在县医院做完手术后,现在我恢复得很好,不仅能拄拐走路,还能帮家里干些活。”
从简陋的医疗设备到现代化的诊疗仪器,从患者艰难去医院看病到签约家庭医生上门服务,从破旧低矮的老式建筑到总投资1.5亿元的新建门诊医技综合楼的拔地而起,墨竹工卡县的医疗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实现质的飞跃。
墨竹工卡县卫健委党组书记、主任魏国强满怀信心地介绍道:“今年,我县围绕基本医保、公共卫生和基础医疗体系建设,积极整合医疗卫生资源,着力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发展。县人民医院新建住院综合楼已投入使用,门诊医技综合楼项目建设进度已完成81%。全县疫苗接种率94%以上、城乡居民体检率100%。”
截至2024年12月,依托各方援助支持,墨竹工卡县在医疗保障方面取得一系列成绩。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高危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儿童/新生儿救治中心等累计诊疗228人次;开展义诊68场次,参与群众5640余人次;完成孕产妇分娩奖励帮扶626人,兑现资金70.07万元,完成“一孩、双女”户困难家庭统计758人,特殊子女家庭特别扶助78人,兑现资金共计1273680元。
魏国强表示,下一步,墨竹工卡县医共体将扎实推进医疗卫生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行动,持续开展好全国防止因病返贫动态监测工作。加快推进门巴乡藏医楼建设项目,建设完成县医院门诊医技综合楼等项目,加大对震后卫生系统办公场地修建工作。在全县卫生系统开展打造“医德好、医风正、医术高”的医疗团队,推进“廉洁医院”“满意医院”“平安医院”建设,不断提升服务能力、提高医疗质量,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持续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