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日报》 《西藏日报藏文版》 《人民日报藏文版》 《西藏商报》 《西藏法制报》 《西藏法制报藏文版》

2024年12月16日

一泓清水润泽千家万户

——我区涉农水利建设扫描

本报记者 袁海霞

西藏是“亚洲水塔”和全国重要水资源战略储备基地,统筹做好水灾害防治、水资源管理、水生态保护、水环境治理等各项工作,至关重要。

今年以来,西藏水利人一如既往,自觉把水利工作摆在西藏发展稳定大局中思考谋划,锐意进取、攻坚克难,推动全区涉农水利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成效明显,农牧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狠抓水利项目建设

2024年5月10日,自治区重点水利工程——日喀则江孜县康卓水库工程项目正式开工。

江孜县康卓水库工程地处日喀则市江孜县康卓乡境内,位于雅鲁藏布江水系年楚河左侧支流鲁曲的支流康卓浦上,距江孜县城20公里。

作为我区“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重点水利工程,康卓水库项目总投资74892万元,施工总工期为31个月。康卓水库建成后将极大改善江孜县康卓、江热、紫金三个乡11个行政村3200多人、2.7万多头牲畜饮水问题,且能够有效确保已开发的1.8万亩耕地灌溉和新建集中搬迁扶贫安置点1155人的生活用水,还可新增灌溉面积3.67万亩,每年将新增粮食产量约354万公斤、牧草产量约4130万公斤,新增经济收入约3600万元。

康卓乡查龙村党支部书记平措对工程开工充满了期待,他说,工程建成后,能有效保障村里农用地用水,直接或间接带动村民增收。

据了解,2024年,我区抓项目拼进度,全区52个增发国债水利项目于5月10日全面开工,提前50天完成开工节点任务,截至9月,已完成投资15.83亿元;73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8.96亿元。

构建高标准灌溉体系

10月正值那曲市嘉黎县尼屋乡播种冬小麦的好时节。“今年,我们乡青稞亩产首次超过500斤,这都靠了新修的水利渠。”正开着拖拉机翻土备耕的尼屋乡忠玉村村民索朗益西高兴地说。

尼屋乡农牧综合服务中心主任扎西次旺介绍,此前,当地灌溉水源是雪山融水,乡民一直沿用先民修的老水渠。

“老水渠每年都需要修补。每逢灌溉期,各家要轮流住到山里看守水源,检查引水渠在哪里断掉、灌溉渠在哪里冲垮,前前后后要折腾一个月左右。”扎西次旺说,低效的农业让个别群众一度想要弃耕。

近年来,尼屋乡大力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平整田地、新修水渠等投工投劳项目让乡民们热情高涨。“新建的水利渠在绿树掩映间绵延数十里,全乡可种植面积一下子增加到约5000亩。如今每逢灌溉期,村民抽签决定灌溉次序后,将分级开启水闸放水。水头顺着水渠从山坡流下,到各家地头时依然水量充沛。”扎西次旺高兴地说,“新水渠改善了农田灌溉条件,使得耕地质量等级逐步提高、粮食产量逐年增长。”

近年来,自治区水利厅持续推动农田水利建设,先后建成雅砻、恰央、卓于、扎仓嘎等中型水库和江北、澎波等一批大中型灌区。全区现有大型灌区1处、中型灌区122处、小型灌区1525处。

同时,通过实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专项县)项目,因地制宜,加强实施“五小水利”工程建设,基本形成了“蓄、引、灌、排”为一体的农田水利灌溉保障体系。全区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418万亩,灌溉有效利用系数0.451,为确保全区粮食安全特别是青稞安全奠定了坚实基础。

提升供水保障能力

冬日一大早,山南市曲松县下江乡增嘎村村民阿旺次丹在家生火做饭,打开家里的水龙头,水池内随即溅起清澈的水花。“水量足、水质优、水源稳定,用水既安全又放心。”阿旺次丹开心地说。

那曲市申扎县牧民顿珠说:“这两年政府不仅给我们建了安居房,还开通了自来水。自来水水质好,做出来的酥油茶比以前更香了。”

自2000年以来,我区经过“人畜饮水解困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三个发展阶段,一年接着一年干,持续改善农村饮水安全条件。目前,全区已建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2.8万余处,基本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工程体系,但庞大的供水规模和极端的高寒气候给运行管护带来了巨大挑战。

为此,自治区水利厅聚焦季节性缺水问题,因地制宜、分类施策,采取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确保水源可靠、水量充足。

同时,通过创新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护模式,全面消除农牧民群众砸冰取水、下河取水的现象,守住饮水安全底线。

那曲市水利局率先垂范,引进专业的农村供水保障第三方技术服务公司,开创了高寒地区农村供水专业化、高质量的运行管理模式。截至目前,该运管模式已在那曲市11个县区推广应用,覆盖供水点位超万个,受益农牧民超30万人,完成供水点电子信息化建设万余处。

“我们2023年在那曲建成了高寒地区供排水(零碳)研发实验基地,主要解决高寒地区供水的疑难问题,并验证改进相关技术,旨在推动供排水工作走向专业化、规范化。”中水净通(西藏)高原供水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陈建超介绍,基地主要为西藏乃至全国寒冷地区城乡供水工作提供数据支持、产品技术验证、研发创新支撑,持续为那曲市农村饮水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此外,自治区水利厅编制《冬季农牧区供水工程防冻保暖办法》,积极探索高海拔地区冬季防冻措施,指导各地引进新技术、新工艺,切实有效解决季节性缺水问题。“为解决极高海拔冻土区农牧民群众用水难题,我们在聂荣县试点运作了永久冻土区水井解冻防冻系统。经过不断实验改进,这套系统在唐古拉山麓进行了成果运用,并对多处冰冻水井实施了解冻防冻改造。历经三年的时间检验,所有试点全年正常供水,运行良好,让唐古拉山一带用水困难的问题彻底成为过去式,填补了高海拔永久冻土地区冰冻水井解冻防冻技术的空白。”自治区水利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科学谋划未来发展

2024年6月13日,自治区水利厅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审议《西藏农村供水高质量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作为今后一段时间全区农村供水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性文件,《规划》按照“3+1”标准化建设和管护模式,即城乡供水一体化、集中供水规模化、小型供水工程规范化、县域统一管理和专业化管护,建立健全从“源头”到“龙头”农村供水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保障体系。

《规划》以2022年为现状基准年,明确到2030年,全区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78%、万人以上规模化供水工程服务农村人口比例达到5%、千人以上供水工程服务农村人口比例达19%。到2035年,全区农村供水工程体系、良性运行的管护机制全面建立,供水保障程度和抗风险能力明显提升,基本实现农村供水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