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日报》 《西藏日报藏文版》 《人民日报藏文版》 《西藏商报》 《西藏法制报》 《西藏法制报藏文版》

2024年12月06日

西藏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

发挥主阵地优势 谱写民族团结进步新篇章

本报记者 张宇

在今年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西藏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以下简称基地)被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

“听到基地荣获表彰的消息,我们倍感兴奋。”西藏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院院长白伦占堆介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在西藏大学有着天然的文化传统和历史渊源,一直以来,西藏大学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教书育人、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全过程,为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科教强国强区建设和服务全区“四件大事”作出了积极贡献。

依托科研攻关,着力推动史料汇编工作见成效

在科学研究方面,《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西藏卷》是基地绕不过的话题。基地首席专家图登克珠介绍,为了争取到这一项目,基地不仅充分梳理了过去几十年的相关成果,在前期申报上也做足了准备。结合专家的专业结构、研究方向、科研成果,基地组建《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西藏卷》先秦至宋代、元代至明代、清代至民国三个史料汇编科研团队。各团队以中华民族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主题,按照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生成逻辑、发展逻辑、交融逻辑,以“四个共同”为引领,多方面查阅和搜集中华民族各历史时期文献资料千万余字,并进行线上线下交流研讨。

作为项目主编之一的白伦占堆承担了先秦至宋代共3卷本的史料汇编工作,他带领团队师生经过艰苦的科研攻关,终于在今年3月完成了全部统稿。

经过数十位研究人员的不懈努力,截至目前,9卷本、330余万字的史料汇编项目进入尾声,正式提交国家有关部门。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编撰项目首席专家、中央民族大学彭勇教授翻阅后称赞道:“西藏这次史料汇编做得很好,老师们特别认真、特别严谨。”

聚焦教书育人,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

“普布次仁老师是我学术上的引路人,也是我的人生导师。”2015年,已在西藏大学工作3年的王少明,成为普布次仁的第一届博士生,谦和的态度和严谨的学风,是王少明对导师的第一印象。

王少明说,老师经常教育我们,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们要通过调查研究和教书育人,让边疆地区各族群众认识中华民族包容凝聚的历史逻辑,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云南彝族小伙沙牛生是西藏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院2024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是“藏彝走廊”中华民族各民族交流与互动。自入学以来,他同宿舍里的各民族同学相处融洽。在朝夕相处中,大家除了切磋学问,还会相互学习各民族语言。

“培养什么样的人,始终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这也是有历史渊源的。”白伦占堆介绍,从1951年成立至今,学校一贯注重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教育,组织专门团队开设“西藏地方与祖国关系史”课程,并荣获全国教学成果一等奖。

围绕社会服务,画好中华民族大家庭最大同心圆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西藏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对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具有重要意义……”今年6月,由区党委宣传部主办、西藏大学承办的“新时代西藏故事·名家讲坛”第2场活动走进西藏大学,西藏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基地主任金永兵教授作为主讲嘉宾,以“西藏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成就与愿景”为主题,围绕“一个普遍规律”“一个特殊部分”“一个根本主体”“一个实践路径”“一个重要启示”等作了精彩的演讲。

现场,400余名西藏大学师生代表齐聚一堂,聆听讲座;线上,上百万观众通过人民网等媒体的直播参与互动,讨论气氛热烈。

“基地成立以来,积极发挥自身优势,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先后在自治区博物馆等区内外7家单位挂牌‘西藏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研习基地’,搭建校外文化育人平台。”图登克珠说。

2023年以来,基地先后派出专家20余人次,到区外西藏班(校)、区内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专题讲座100余场,助推全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紧密结合全区民族工作实际,基地专家撰写相关咨政报告20余篇,其中9篇获省部级以上领导批示和相关部门采纳,有两篇被中央办公厅采纳;2023年,基地两篇咨政报告分获国家民委年度信息特等奖和一等奖;基地荣获2023年度“向国家民委报送信息先进集体”称号;承担西藏自治区首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论坛学术组织工作,获专项组表扬……

“基地获得这项殊荣,既是激励、也是鞭策。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积极发挥主阵地优势,进一步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贯穿教书育人、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承发展全过程,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画好中华民族大家庭最大同心圆,谱写民族团结进步新篇章。”金永兵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