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日报》 《西藏日报藏文版》 《人民日报藏文版》 《西藏商报》 《西藏法制报》 《西藏法制报藏文版》

2024年12月04日

“人口、人心、人才”问题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

——西藏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第十届学术年会综述

杨东林

日前,西藏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第十届学术年会在拉萨召开。年会以“‘人口、人心、人才’问题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为主题,设开幕式、主旨演讲、分论坛、闭幕式等。年会由西藏社科联主办,西藏大学承办,教育部环喜中心和北大新结构研究院西藏分院协办,受到全国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大力支持,共计收到80余篇参会文章,遴选收录62篇,会后将出版“学术年会论文集”。西藏各级党政事业单位、全国各大高校、各级党校、各级社科联专家学者,以及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兰州大学等高校300名师生参加。

西藏社科院党组副书记、院长、社科联主席李小宁在致辞中指出,持续提升人口素质、凝聚亿万人心、培养优秀人才,是推动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的长治之策、固本之举,号召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西藏工作的重要指示和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构建中国特色西藏特点话语体系传播网络,讲好中国西藏故事,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贡献智慧和力量。

西藏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金永兵在致辞中指出,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聚焦“四件大事”聚力“四个创建”;坚持做好理论应用和实践总结两个维度促进应用;以“坐得住冷板凳”的精神和韧性,学习新理论、新范式、新方法,产出系列创新成果。

广东省社科联专职副主席曾赠在致辞中指出,开展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不仅仅是西藏社科界的责任,更是全国社科界的使命,要主动将“西藏主题”的研究当作时代责任、历史使命、援藏内容记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

主旨演讲环节,来自区内外的10位知名学者围绕“‘人口、人心、人才’问题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主题分享最新理论研究与实践总结成果。

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郑江淮教授认为,中国要以发明人才为中心的创新驱动发展模式推进创新强国建设,通过扩大地方政府与高校依据地区产业科技创新需求,灵活调整学科结构的办学自主权、打通企业与高校对接渠道、探索校企联合建设研究生院的模式、打造以发明人才主导的创新联合体、加大创新基础设施投资等,有效解决发明人才供给不足、创新资源错配、研发门槛提高等现实障碍。

辽宁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李政教授认为,“两个毫不动摇”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是“两个结合”的重要成果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主要特征,也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重要法宝,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并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杨明洪教授认为,随着援藏力度的持续加大,自1994年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之后,西藏产业链不断链接、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经济正在从“非典型二元经济结构”向“典型二元经济结构”转变。

西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涂裕春教授认为,当前西藏人口发展,要主动适应人口发展新常态,把人口素质的提升作为新质生产力实践创新的核心内容,支撑人口素质的全面提升和人口高质量发展;系统把握人口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全面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利用,以问题为导向深化改革。

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国际发展合作部主任于佳研究员认为,利用增长甄别和因势利导模型(GIFF),可以发现西藏以清洁能源、高原特色农业、生物多样性、文化传承为核心的绿色比较优势特别突出,要全面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西藏民族大学南亚研究所顾问狄方耀教授以习近平总书记“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重要论断为指导,认为人力资源素质状况决定着现代化建设的水平与速度,现代化建设的水平与速度影响着人力资源素质的改善状况(生活水平、文化素质、科技素质等的提高),二者之间呈现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

西藏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贡秋扎西教授认为,西藏人才发展总体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较大差距,需要提升西藏市场化水平,提升政府、企业和个人的市场化意识和市场化能力,培育和壮大企业家群体、民营企业群体,完整、准确、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让“无形的手”伸展开来。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所长王延中教授线上参会,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全面总结了新中国成立75年来特别是新时代以来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党校(西藏自治区行政学院)副校长(副院长)王清先认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议首次提出“发展耐心资本”新论断,表明“以人为核心”的长期投资已经成为党中央决策的重要内容,要把握数据挖掘新视角,重新审视物质基础与文化表征的辩证关系,科学统计与分析西藏人才现状,坚持人口、人心、人才问题总体上一体推进设计。

西藏自治区社科院一级巡视员程越认为,在发展特色优势产业过程中,要更加注重培育就业友好型产业,把西藏建设为高原科学研究、高原特色优势产业、高原生态文明建设的人才高地,进一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分论坛上,来自全国各地的45位专家学者分别围绕人口、人心、人才主题进行交流发言,特邀嘉宾进行评议。

人口分论坛讨论了人口素质提升的社会形态理论视野、人口结构对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人的现代化”的样态审视与超越、教育事业发展水平、散工与城市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等研究主题。华东师范大学陈红娟认为,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了人与自然、社会、他人以及自身关系的真正和解,实现了从“物的现代化”到“人的现代化”的超越;西藏民族大学王建伟提出,下一步要继续从健康、文化与思想三个维度出发,提升西藏人口素质。

人心分论坛讨论了凝聚人心的理论内涵、中华诗歌吟诵铸牢中小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十世班禅爱国思想、边疆多民族互嵌式社区治理共同体、农牧民民生持续改善等研究主题。西藏自治区党委党校刘文珍认为,凝聚人心有助于巩固党在西藏的执政基础、加强民族团结、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西藏大学李娜通过指标体系测量西藏农牧区民生满意度,进一步提出了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着力点。

人才分论坛讨论了产才结合赋能新西藏建设、数智时代高校人才培养、援藏人才对受援地发展的多维影响、非物质文化遗产人才队伍建设、职业教育等研究主题。齐鲁工业大学王艳英指出,人才对口援藏历经了以党政干部为主、扩散至专业技术领域、精准化选派、“组团式”援藏四个阶段,对受援地产生了积极作用;西藏大学曲岫认为,未来要以市场需求推动特色办学、以体系建设推动纵向贯通、以人才发展打通升学壁垒、以多元考评优化招生制度,进一步激发职业教育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

闭幕式上,人口、人心、人才三个分论坛代表分别汇报了讨论情况,李小宁作总结讲话。

会议期间,与会人员还参观了西藏大学校史馆、藏文文字馆、古籍典藏室、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基地展馆、民族艺术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