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日报》 《西藏日报藏文版》 《人民日报藏文版》 《西藏商报》 《西藏法制报》 《西藏法制报藏文版》

2024年10月30日

风吹麦浪“金米”香

——日喀则市萨迦县扯休乡藜麦产业发展见闻

▼萨迦县扯休乡藜麦田。 本报记者 刘倩茹 王敏 摄

本报记者 刘倩茹 王敏

初秋时节,记者一路沿318国道越过日喀则市区向西前行,微风吹起,萨迦县扯休乡3000亩藜麦穗上谷粒饱满圆润,涌动着的五彩麦浪一直铺展到山脚下,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勾勒出了一幅绚丽的画卷。

藜麦这种农作物起源于安第斯山脉的盐湖地区,天然适合高原环境,是最为耐旱、耐盐、耐低温的传统作物。2019年,中国科学院韩斌院士团队在日喀则市农牧业科学研究推广中心挂牌成立了“院士专家工作站”。2022年,韩斌院士提出,西藏高海拔、干旱低温及强紫外线照射的特性正好符合藜麦的生长需要,而且藜麦不会占用当地作物青稞的生存环境。

在上海援藏干部的协调配合下,经过一系列前期筹备工作,依托日喀则首个中国科学院“院士工作站”,在曾是一望无垠的沙土混杂着大量碎石的荒原上,试种藜麦获得成功。2023年4月,萨迦雪域高原藜麦产业基地正式开始耕种。

耕种过程中,专家团队雇用当地农户,在带动当地群众就业的同时,帮助他们掌握藜麦播种技术,2023年实现群众增收210万元。

萨迦县是以农业为主的半农半牧业县,历史文化悠久,资源禀赋得天独厚,县域发展优势正在深培厚植。萨迦县扯休乡开展不同品种的藜麦试种项目,经济价值超过当地主要作物青稞,亩均收入是青稞的4倍左右。中藜高科(上海)科技有限公司作为经营主体,以乡村振兴为奋斗方向、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推动藜麦产业高质量发展。

产业做大做强,最大的受益者就是当地百姓。农户通过学习科学化种植技术获得收益的同时,还可以到公司打工挣钱。2023年,全乡试种高原藜麦2000余亩,实现产量400吨,带动1500余名群众人均月增收2000余元。

团结携手、强强联合、优势互补。日喀则市萨迦县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萨迦县、科研机构以及经营主体共同推进藜麦种业创新与产业化项目合作,计划到2025年推广种植2万亩。在此基础上,结合上海援藏优势,实现原粮及精深加工产品的产业化目标,推动开发更多适销对路的藜麦产品,提高藜麦产品附加值,延伸藜麦产业链,努力形成可复制推广的成熟经验。

藜麦的种子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矿质营养元素与维生素等其他营养物质高于主要粮食作物。不同品种的成熟期、穗色各不相同,看上去色彩斑斓。今年藜麦田丰收时,吸引了附近农户主动前来了解,打算来年尝试种植,吸引了318国道旅游摄影爱好者纷至沓来拍照打卡。科技和产业赋能,让雪域高原的戈壁荒滩长出金米粒,藜麦产业发展让当地群众收入增加,群众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向共同富裕迈进的信心更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