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日报》 《西藏日报藏文版》 《人民日报藏文版》 《西藏商报》 《西藏法制报》 《西藏法制报藏文版》

2024年10月28日

以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

跋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立足特色资源,坚持科技兴农,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推动乡村文旅融合发展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时代课题,答题要点就在于立足区域自然资源优势、乡村文化特色、百姓增收致富需求等因素,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做到科学规划、有序开发,努力打造有亮点、有文化底蕴的乡村旅游品牌,助力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广阔乡村,承载多彩文化;文旅融合,抒写美好生活。林芝市巴宜区更章门巴民族乡门仲村学习其他省市村寨先进经验思路,依托门巴特色文化一体化推动庭院经济、文化经济和旅游经济联动发展,瓜果蔬菜、藏香猪肉等农特产品广受游客推崇;康马县南尼乡以乡村文旅融合发展和实施乡村休闲旅游精品工程为契机,打造栖塘生态园等一批“小而美”的乡村振兴产业,吸纳群众就业、拓宽增收渠道;拉萨市达孜区章多乡恰村依托现有资源讲好“土故事”,拓宽林卡等村集体经济文化内涵,引领服务提质升级,吸引众多区内外游客前来打卡……近年来,高原乡村文旅融合的生动实践启示:促进乡村全面振兴,既要深挖本土资源禀赋,也要守正创新,实现跨界融合,延伸产业链,绘就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新图景。

文旅融合,是两种资源的深度重组,是业态、产品、市场的深度交互,是资源利用效率的乘数效应,而不是简单的相加。文旅融合发展的核心是注重文化的挖掘与弘扬。换句话说,文化是内核,旅游是形式,只有“内外兼修”才可充分释放文旅融合新动能,进一步提升旅游供给的文化“含金量”。以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就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深入挖掘并充分利用当地生态资源、农业资源、文化资源等,立足本土特色文化内涵,捋清乡土文化脉络,讲好地方历史文化、展现本地民风民俗。只有将历史文化、民俗风情与自然景观、生态环境等融会贯通,推动文化、旅游、生态、农牧业多维融合,才能打造别具一格的“文旅IP”。

从淄博烧烤到冰雪哈尔滨,再到天水麻辣烫,近年来,时有地方文旅火爆出圈,但热度过后,真正让“流量”变“留量”,让“头回客”变“回头客”的根本原因是地方政府持续做优配强服务保障。文旅产业是一个涉及“吃、住、行、游、购、娱”等方方面面的综合性产业,如果地方建设与治理水平跟不上流量热度,“泼天富贵”也会很快归于沉寂,对于涉及主体多、利益关系复杂的乡村文旅产业来说更是如此。因此,以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不论是提供行程规划、导游讲解、食宿安排,帮助制定个性化、精细化的“出行订单”;还是相关部门出面规范服务业、完善基础设施,为旅游者营造健康有序的消费环境;抑或是当地民众真情接待游客、提供双向沟通的渠道,始终要坚持文旅宣传与服务民生并重,在打好基础、勤修内功上下足功夫,不断增强游客的体验感、幸福感、满足感,才能让文旅品牌口口相传、深入人心。

人才是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的第一资源。乡村的全面振兴、长久发展,关键在于培养本土人才,特别是能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的“带头人”。以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必须把人才资源开发放在优先位置,大力培养集聚各类人才特别是能够推动本地文旅发展的人才。一方面通过深入分析行业发展趋势和人才结构,制定有针对性和吸引力的人才引进计划,打好“乡情牌”、念好“留才经”,实现“筑巢引凤”。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和电商直播平台,对返乡青年、未就业大学生和文化层次较高的农牧民,加大扶持力度,激发他们投身本地文旅产业发展的热情,不断为乡村文旅融合发展注入“活水”。

全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指出,要实施乡村旅游精品工程,以乡村旅游激发乡村活力、助力乡村振兴。我们期待,新征程上迎来广阔发展空间的乡村文旅产业,抢抓机遇,乘势而上,续写雪域乡村振兴的壮丽书卷,实现高原“诗和远方”的双向奔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