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控室里,电子屏幕上数字闪烁,值班操纵员专注地盯着屏幕……“华龙一号”全球首堆——中核集团福建福清核电5号机组正平稳运行。源源不断的电能从这里送出,点亮万家灯火。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
“华龙一号”是我国具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被誉为“国之重器”“国家名片”。目前,“华龙一号”已成为全球在运在建机组总数最多的三代核电技术,将为我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作出更大贡献。
全球首堆示范工程安全平稳运行
漫步福清核电厂区,只见6台核电机组一字排开。不难发现,“华龙一号”两台机组——5号、6号机组的安全壳上方外侧有一圈水泥“头箍”,“块头”看上去比其他机组大不少。
华龙国际核电技术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王秋林介绍,“华龙一号”采用全球三代核电最高安全标准,运用数字化与智能化技术推动建设,安全性、经济性特点突出,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华龙一号”设计寿命60年,反应堆堆芯采用177组核燃料组件。每台核电机组每年发电超100亿千瓦时,能够满足中等发达国家100万人口的年度生产生活用电需求。
“‘华龙一号’在安全性上满足国际最高安全标准要求。”华龙国际反应堆与安全分析所总工程师孔翔程说。
他告诉记者,“华龙一号”采用双层安全壳设计,创新采用“能动+非能动”相结合的安全设计理念,更好保证核电站的安全。
李宗霖是“华龙一号”首批高级操纵员,亲眼见证了“华龙一号”的多个第一次:第一次水压试验成功、第一次响应火险、第一次完成6号机并网……
他无比自豪地说,根据世界核电运营者协会(WANO)评价规则,两台机组的WANO综合指数均实现满分,标志着“华龙一号”机组生产运营绩效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开启批量化、规模化建设阶段
在福建漳州,一个大型核电基地正在加速建设中。
今年9月27日,漳州核电二期工程4号机组开始浇灌核岛第一罐混凝土,这是漳州核电基地第4台“华龙一号”机组;10月12日,漳州核电1号机组开始装载首炉核燃料,为后期并网发电打下坚实基础。
在“双碳”目标引领下,我国核电建设正在提速。近年来,我国核准了包括福建漳州二期等多个核电项目。作为我国三代核电技术的主力堆型,设备可靠、工期可控、成本经济的“华龙一号”,也迎来了批量化、规模化建设阶段。
福清核电两台机组投运后,中广核广西防城港核电站的两台“华龙一号”机组也陆续投产。同时,“华龙一号”实现顺利“出海”——2023年2月,我国出口巴基斯坦两台“华龙一号”机组在建成投产后正式交付。
“目前,‘华龙一号’国内外有6台机组建成运行、27台机组在建,成为全球在运在建机组总数最多的三代核电技术。”王秋林说。
“华龙一号”可以批量化、规模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支撑,就是产业链产能的稳定可靠。王秋林介绍,“华龙一号”首堆设备国产化率达88%。在目前批量化建设阶段,“华龙一号”相关设备国产化率已超90%,带动上下游产业链5300多家企业共享机遇、共同成长,提高关键技术、关键零部件和重要材料的自主可控水平,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核能产业链。
“‘华龙一号’的标准化设计和批量化建设,有效降低了建设运营成本,提升了发电效率,从而为广大用户提供了更具竞争力的电力价格和可观的投资收益。”王秋林说。
不断提升“国家名片”含金量
前进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华龙一号”亦是如此。
“我们需要更聪明的‘华龙一号’。”李宗霖说,事实上,“华龙一号”从来没有停止过向全面数字化智慧化转型的脚步。
他举例说,过去,每个班的主控操纵员要花2个小时进行数据画面巡检和重要参数比对,费时费力还容易看错看漏数据。现在,借助他们团队研发的一款名为“华龙天眼”的主控室智能辅助系统,一键巡检功能让主控操纵员巡检时长缩短至10分钟,并且不会出错。
更安全、更经济、更智能是“华龙一号”主要的技术优化方向。尤其是在智能化上,通过技术迭代,“华龙一号”已实现核电设计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目前,漳州核电等“华龙一号”后续批量化建设工程,均已建成数字核电智慧工程,通过智能化应用有效提升核电建设的效率与安全性。
王秋林表示,未来,华龙国际将持续推动“华龙一号”技术创新升级,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活动,致力于保持并提升“华龙一号”的先进性和综合竞争力,更好满足世界各国对绿色清洁能源日益增长的需求。
(新华社北京10月25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