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日报》 《西藏日报藏文版》 《人民日报藏文版》 《西藏商报》 《西藏法制报》 《西藏法制报藏文版》

2024年10月22日

从一粒青稞寻觅故乡

本报记者 晓勇

从一粒青稞寻觅故乡,大约是世居青藏高原的民族共通的情结。

在青藏高原,自古以来,便有栽培青稞的悠久历史。

作为青藏高原最主要的粮食作物,青稞是大麦的一种,因籽粒裸露,又称为裸大麦。在西藏,庆喜、过年、祈福,都少不了青稞。青稞抗旱抗风、耐寒耐瘠,能适应海拔1500米到4800米的地区,可抵抗零下6摄氏度的极寒。一般一年一熟,在海拔3200米以下,水分阳光充足,可一年两熟。生育期比小麦、大豆都短,最短百天便可收割。

在被誉为“西藏第一座宫殿”的雍布拉康的山脚下,有“第一块农田”遗址——萨日索当。历经历史涤荡,这里也只有不太明显的遗迹和一块石碑有迹可循。历史中,萨日索当开启的是西藏的农耕历史;而在藏族群众心中,萨日索当养育了他们共同的祖先,具有神话色彩的故事更让他们对这片土地万分崇敬。相传在很久以前,神猴与罗刹女曾在这一地域结合生出六只小猕猴,繁衍生息。但此时野果已吃尽,又无其它食物果腹,父亲神猴请求上天赐食,上天便将天生五谷:青稞、小麦、豆子、荞麦、油菜的种子给了神猴,神猴带着五谷回到贡布日山脚耕种。五谷丰收后,神猴对着子孙喊:“索当,索当!”(意为“吃吧,吃吧”)于是有了第一块农田萨日索当。后来,依赖萨日索当长大的猕猴逐渐繁衍成人,成为藏族的祖先。

这块“西藏第一块农田”,承载着雪域高原社会发展过程的印记,藏族先民们开始耕种、收获、孕育五谷。同时,也虔诚地敬谢大自然的赐予,藏族农耕文化也由此发展演变。

为纪念“西藏第一块农田”,每年春耕时节,雍布拉康山脚下的农民都会穿着节日盛装,来到萨日索当田间,举行隆重的开耕仪式,这一传统延续至今,这也是西藏的开耕起源。

关于青稞的由来和发展,新时代的考古证实,早在距今3500年前,居住在雅鲁藏布江中部流域的藏族先民就已耕种青稞。

1991年,由自治区文管会文物普查队首次调查发现的昌果沟遗址,是青稞协同高原人迈进文明的例证之一。

昌果沟遗址位于山南市贡嘎县昌果沟。昌果沟属雅鲁藏布江北岸的支沟,海拔约3750米,地处雅江北岸,背靠帕日神山,在江水和冰雪融水的共同作用下,冲击出的这片开阔之地。

1991年至1994年夏,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藏工作队与西藏自治区文管会组成联合考察队,对昌果沟遗址进行调查和发掘,共采集遗物计1000余件,包括打制石器、磨制石器、陶片等,获得青稞、小麦、豌豆等农作物及经济作物,以及来自黄河流域的粟等植物遗存,使得该遗址在东西文化交流及农作物传播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

在昌果沟遗址灰坑内,考古工作者一共搜集出土大约3000余粒青稞碳化粒。经测定,这些青稞碳化粒属新石器时代末期,距今3500年左右。

曾在90年代两度参与山南昌果沟遗址农作物遗存考察的考古专家、西南大学农业考古学教授傅大雄指出,昌果沟遗址出土的3000多粒青稞碳化粒全部是单一的、纯净的裸大麦,和西藏一江两河地区栽培的青稞是一致的。

2014年,日喀则地区拉孜县廓雄遗址再次发现了青稞碳化物,这意味着在新石器时代藏族先民已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原种植青稞。

越来越多的考古发现证实,早期踏上并定居高原的人们在物种的选择、培育、传播等各个方面都发挥出极大的聪明才智,从引进少水抗旱能力极强的粟作,到更大范围传播和种植大麦品种之一的青稞,人们在高寒条件下最终确立了以青稞为主食、辅之以豌豆、小麦等作物的农作物体系。

春播夏长,秋收冬藏。千余年来,农耕文化成为西藏文化的重要内容,每年春耕时节,雅砻河谷柳枝吐芽、田野苏醒。按照藏族天文历算,西藏农田开耕的日子总在某个初春的清晨。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春分时节人们便会在开耕节举行开耕仪式。这一天,人们身着盛装,在袅袅桑烟中,以二牛抬杠的传统方式,进行春耕破土“第一犁”,撒下第一粒种子,祈愿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开耕节寄托着人们对大自然信仰的敬畏,更寄托了一年中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喜悦和满足。

在高原,农民总是带着满腔的热忱与希望,在田野里默默劳作,并持续到青稞丰收的金秋时节。开镰收割前,在雅鲁藏布江中游和拉萨河两岸的农村,盛行举办望果节。《西藏风土志》的作者赤列曲扎认为,望果节形成于2000年前,雅砻部落首领布德贡杰规定庄稼黄熟之时,属民们要围着庄稼地转圈祈祷农作物丰收。这一习俗沿袭至今,众人转田游巡,祈祷丰收。

青稞不但是西藏的第一大粮食作物,也是融入在藏族人民生活里的文化,更与藏族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青稞经过翻炒、研磨等工序,被制作成糌粑、面粉、菜籽油等农副产品。直到现在,对很多藏族家庭来说,青稞磨成的糌粑,是每日不变的早餐,以青稞为原料酿出的青稞酒,也是节庆里必不可少的美酒佳酿。

从一粒粒饱满的青稞觅得故乡,青稞是青藏高原赋予高原人民的最佳礼物,这是高原先民在久远年代的智慧选择,更是青稞在一次次蜕变与艰难迁徙的过程里,选择了同样具备坚韧品质的高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