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旦增旺姆
近年来,昌都市检察机关始终坚持“保护第一、依法管理、有效利用、深挖价值”理念,以公益诉讼检察高质效履职,助推昌都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
让古迹遗址焕发“新”生机
“邦达仓故居”因长年受风雨侵蚀和人为破坏等原因,毁损严重,相关文物保护主管部门因资金缺乏、重视不够等因素,导致保护和管理不到位。同时,对“邦达仓”家族以商抗日事迹的挖掘、宣传力度不够,为此,2023年7月,芒康县人民检察院向芒康县文物保护主管部门制发检察建议,建议及时对“邦达仓故居”进行保养维护、抢险加固、修缮,完善文物保护措施。检察建议制发后,昌都市芒康县立即投入实施西藏昌都市芒康县“邦达仓故居”维系保护及展示利用工程。2024年7月,芒康县“邦达仓故居”陈列馆开馆。此起案件被最高检评为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典型案例。
以检察之力捍卫英烈荣光
昌都市检察机关开展英烈纪念设施公益诉讼保护专项活动,针对辖区烈士陵园墓体开裂、碑文不清、瓷砖脱落、杂草丛生、无人管理等情况,通过走访陵园、实地勘察等方式了解情况,制发检察建议8份,磋商3件,以监督办案推动烈士纪念设施长效保护。江达县人民检察院针对县烈士陵园设施破损问题组织召开公开听证会,并向行政机关宣告送达检察建议,督促相关管理部门申请资金对烈士陵园进行修缮和保护,取得良好的办案效果。
为弘扬“两路”精神贡献法治力量
八宿县境内的怒江大桥是318国道进藏要道,当年修建大桥时牺牲了很多解放军战士。为弘扬伟大“两路”精神,加强怒江大桥遗址保护,检察机关通过磋商、公开听证、实地走访等方式,加强与相关行政机关和属地政府展开沟通协作,在充分挖掘怒江大桥革命事迹工作中,发挥检察职能作用。经多方努力,八宿县怒江大桥已被评为自治区第一批革命文物点,八宿县委、县政府建成怒江大桥遗址纪念馆,将怒江大桥打造成为红色资源教育基地,红色遗迹保护取得重大成效。
今年上半年,昌都市检察机关持续助力寺庙文物保护建设,在强巴林寺、孜珠寺、查杰玛大殿、左贡寺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设立检察公益诉讼联络点,与文保、民宗等部门建立检察公益诉讼文物保护协作机制,及时梳理文物数量、种类、级别,制定有力保护措施,探索性开展预防性检察公益诉讼监督,为昌都市文物保护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文物和文化遗产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加强民族团结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昌都市检察机关将围绕管辖内摩崖石刻、传统村落、自然遗迹等方面持续发力,以公益诉讼检察监督,推进文物和文化遗产法治化、系统性保护和合理利用,为文物和文化遗产的长效保护积极贡献检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