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日报》 《西藏日报藏文版》 《人民日报藏文版》 《西藏商报》 《西藏法制报》 《西藏法制报藏文版》

2024年08月31日

基于新课标下的小学思政教师教学方法创新与实践

周县鸽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小学思政教育的教学方法呈现出创新与实践的新面貌。教师应通过情境教学、案例教学等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思考,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情感教育,通过互动式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学,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拓展视野。强调实践体验,组织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中感受社会责任与担当。思政教育要与学科知识相结合,通过跨学科的方式,使学生在学科中感悟思想道德的价值。通过创新的思政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使其全面发展,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新课标下教学方法创新的必要性

在当前小学思政教育中,教学方法创新已被广泛认为是适应新课标的迫切需要。论述教学方法创新的必要性,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思政内容的理解和接受程度,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新课标下,小学思政教育的教学方法创新,不仅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一种突破,更是对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一种呼唤。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而采用创新策略,如情境教学,能够将学生置于具体的场景中,使他们更具参与感和体验感。这一策略的具体实施可以通过设计真实的案例,将道德准则融入到实际生活中,引导学生通过情境感知、角色扮演等方式,主动参与道德思考和决策。

教师可以选取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校园欺凌。通过情境教学,学生将被引导进入一个模拟的校园场景,扮演不同的角色,既有被欺凌者,也有旁观者和施暴者。通过角色扮演,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欺凌行为对他人的伤害,形成对道德规范的深刻认识。这种实践性的教学方法,不仅激发了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兴趣,更培养了他们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除以上方法,游戏化教学也是一种创新策略。通过引入游戏元素,教师可以将抽象的思政概念融入到具体的游戏情境中,增加学生学习的趣味性。比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个“价值观决战”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通过选择不同的决策,体验各种价值观念的后果。这样的游戏化教学方法,不仅使学生在娱乐中学到知识,还能够在游戏的情境中更深刻地理解思想道德的内涵。

探索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

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更有助于将道德观念融入实际情境中,提高学生对价值观念的理解和认同。

学生对抽象道德观念的理解较为困难。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通过提出具体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并解决问题,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道德概念。

——选择贴近生活的案例。教师应该选择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问题,使学生更容易产生共鸣和深入思考。例如,选择与诚信相关的问题,如“你在考试中发现同学作弊,应该怎么办?”

——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问题导向,学生不仅需要考虑道德准则,还需要思考实际应对的方法。教师在引导中可以提供相关的问题分析工具或方法,帮助学生系统性地思考问题,如利弊分析、影响评估等。

——过程中注重对道德概念的引导。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随时引导学生联系抽象的道德概念,例如,在解释为什么选择某一行为时,与诚信、责任等道德概念进行关联。

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通过提出具体问题,使学生主动思考并解决问题,从而更好地理解抽象的道德概念。这种方法能够培养学生将道德准则运用到实际情境中的能力,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深化对道德概念的理解。

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判断能力。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培养他们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

——提出引导性问题。教师应该设计具有启发性和引导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例如,“如果有人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你认为应该怎么处理?”

——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对问题的全面思考。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包括个人、社会、伦理等方面,培养他们多元化的判断能力。

——引导学生深度分析问题。教师在问题讨论中要引导学生深入分析问题,了解问题的根本原因,推动学生形成更为全面和深刻的观点。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能够培养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对问题的深度思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水平,使其能够更全面地判断和评估道德问题。

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在实际中体验到道德决策的重要性。目前,小学思政课存在一种“灌输式”教学的倾向,学生对道德规范的理解停留在表面。通过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学生将被引导参与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体验到道德决策的过程。

——模拟情境体验。教师可以通过组织模拟情境,让学生在模拟的社会环境中面对道德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这样的实践性体验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感受道德决策的影响。

——引导学生总结经验。教师在模拟情境结束后,可以引导学生总结经验教训,从中提炼道德原则,并将其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提供反思机会。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要求学生不仅参与实际问题的解决,还要反思自己的决策过程。教师可以设计反思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他们的道德选择是否符合价值观,并鼓励他们在反思中不断完善自己的道德判断力。

通过组织模拟情境,让学生在模拟的社会环境中面对道德问题,这种实践性体验不仅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道德决策的影响,而且引导他们总结经验、反思决策过程,从而促进道德判断力的提升。

引入多媒体资源和互联网技术

在新课标下,小学思政教育需要探索多元的创新方法,以提高学生对思想道德的理解和关注度。

新媒体为小学思政教育注入了生机与活力。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学生对于多媒体形式的信息更容易产生兴趣。在保山市隆阳区小学思政教育中,教师通过引入微视频、互动课件等新媒体形式,使课堂更具吸引力。以此为启示,教师可以结合学科内容,引入相关图片、视频等资源,使抽象的道德观念更具体生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法。通过设计具体的生活场景或道德决策情境,引导学生在模拟的环境中思考、讨论并解决问题。例如,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项目,让他们在实际中感受和思考社会责任,培养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引入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回答、辩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思政教育不再是单向传递,而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例如,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他们在模拟中体验并理解不同道德观念的冲突和协调。

关注学科融合。在各学科中融入思政教育的元素是提高学生道德感悟的重要途径。例如,在语文课上,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文学作品,可以引导他们进行道德思考,培养他们的价值观和责任感。在自然科学中,可以引入伦理问题,促使学生感受道德价值观,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

培养合作与交流能力

合作与交流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多元文化。例如,在探讨具体的伦理问题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形成小组,每个小组代表一个不同的文化背景。通过小组间的合作与交流,学生能够深入了解不同文化对于伦理问题的看法,促使他们拓展视野,培养包容和理解的态度。

通过合作与交流,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彼此的观点,形成辩证思维。例如,在讨论社会问题时,教师可以设立争议性较大的话题,引导学生分组进行辩论。在辩论的过程中,学生需要理解对方的观点,从而更好地发展自己的辩证思考能力。通过这样的实际活动,学生既锻炼了表达和辩论的能力,又促使了他们对不同观点的理解与尊重。

合作与交流能力的培养也能够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团队协作。通过案例分析,可以看到实际教学中合作与交流的有效性。以一个小学思政教育案例为例,教师在一次伦理讨论中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是否应该捐赠器官”,不仅激发学生对于生命伦理的思考,更促使学生在小组中展开了积极的交流。一些学生提出了捐赠器官的伦理原则,而另一些学生则提出了与家庭、社会相关的具体问题。通过小组内外的交流,学生们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形成了更为全面的观点。

(作者单位:拉萨市第一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