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和“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申遗成功,彰显了世界遗产保护的中国力量、中国贡献。至此,我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59项,居世界前列。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这些遗产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对于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具有积极意义,为世界文明百花园增添了绚丽的色彩。”
新时代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全社会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意识显著提升,千年文脉赓续绵延,灿烂文明生生不息。新征程上,让文化和自然遗产焕发新活力、绽放新光彩是时代赋予的使命。这就要求我们再接再厉,更进一步通过数字化技术、虚拟现实等现代手段科技赋能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工作。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建立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协调机构,建立文化遗产保护督察制度,推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和统一监管”“全面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我区是文物大区,文物资源丰富、底蕴深厚、风格独特,蕴涵着丰富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今年也恰逢布达拉宫荣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30周年之时。全面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和传承发展,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对于我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整体性、系统性保护,切实提高全社会的遗产保护能力和水平,守护好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和自然珍宝。
持续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传承、利用工作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推进这项事业要求我们处理好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创新,把优秀遗产和现代文明要素结合起来,赋予新的时代内涵,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生不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和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全区各地要持续推进文物保护项目落实,大力实施系统性保护工程、文物库房建设和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工程;强化考古发掘研究,有序开展重要历史文物、遗址遗迹的考古调查发掘,持续推进文物科技创新。
灿若星辰的文化和自然瑰宝,在历史烟云里铭刻辉煌的过去,在世代传承下见证精彩的现在,更在历久弥新中孕育美好的未来。我们坚信,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工作重要指示引领下,通过广大干部群众的不懈努力,雪域高原的文化和自然遗产一定会以更加鲜活、生动的姿态在各方舞台彰显独特魅力,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