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日报》 《西藏日报藏文版》 《人民日报藏文版》 《西藏商报》 《西藏法制报》 《西藏法制报藏文版》

2024年08月21日

崇尚人文精神 彰显医者仁心

图为崔丽霞在自治区人民医院血液透析室调试仪器。本报记者 潘璐 摄

图为程亮(右一)手把手指导当地医生开展脊柱内镜手术。(图片由程亮提供)

图为格桑平措(左)为学生讲解藏医典籍。本报记者 巴桑旺姆 摄

图为朱宇熹(左)与洛松旺堆交流业务。本报记者 万慧 摄

         志士长医国,良医亦念民。敬佑生命、抚平病痛。在医护工作者们的奉献与付出背后,牵系着无数病人甚至家庭的平安与幸福。

8月19日是第七个“中国医师节”,在这个时间节点,让我们走近奋战在医疗一线的医护工作者们,倾听他们的心声,感受他们对医学事业的热爱、坚守与追求。

崔丽霞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自治区人民医院肾内科护士长

柔肩担重任  奋斗绽芳华

在自治区人民医院,有这样一位护士,一袭白衣、一顶燕尾帽,二十年如一日地坚守在护理岗位上,把美好的青春岁月奉献给了崇高的护理事业,用专业和细心守护每一位患者的身心健康,她就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自治区人民医院肾内科护士长崔丽霞。

2004年夏天,从河北工程学院高级护理专业毕业后,怀着对西藏的喜爱和对高原的向往,崔丽霞毅然选择到西藏工作。入职至今,她相继在自治区人民医院骨科、肾脏内科工作,工作岗位虽有变迁,但不变的是她始终践行南丁格尔精神,对待病患富有耐心、爱心和责任心。时至今日,她已记不清自己守护了多少病患,但她始终坚守一个信念,那就是:“生命是神圣的,每一个生命都应该得到专业细心的看护”。

能够树立并践行这样的信念源于崔丽霞刚走上护士岗位时发生的一件小事。“在我刚参加工作时,科里收治了一位高位截瘫的患者,由于入院前长期卧床,病人的骶尾部出现了2期压疮及失禁性皮炎。还记得那天上早班,想着用红外线烤灯可以加快促进压疮愈合,我便跟护士长、家属请示沟通后,调好温度告知家属注意事项。但是半小时之后我再过去看时,发现患者的髂骨处因烫伤红了一片。当时我特别害怕和后悔,家属没有责怪我,反而还替我向护士长、护理部解释跟我没关系,是他们在给病人翻身过程中,距离烤灯过近不慎发生烫伤。最后由于患者病情太重,入院仅两天就去世了,带着烫伤的身体走了。这件事至今在我心里都是一个阴影,患者烫伤虽然责任不在我,可我十分自责。在之后的工作中,我高度谨慎,时常用这件事警醒自己,在工作中要更加专业和细心。”对于刚上班时的这段经历,崔丽霞回忆起来语气中依然带有遗憾和懊悔,为了防止类似的事情重演,此后,崔丽霞时常用这段亲身经历来告诫和警醒每一位新来的护士。她说:“每来一届新人,我都会把这个故事讲给他们,也会把日常护理工作中发生的其他真实事例分享给大家,为的就是让她们从成为护士的第一天起,就知道责任、专业和细心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

2017年,崔丽霞通过竞聘,从骨科普通护士成为肾内科护士长,负责科室管理工作。崔丽霞直言:“因为是从外科调至内科,而且又是一个专业性非常强的科室,又担任护士长,我感觉压力很大。”换到一个截然不同的工作环境,产生畏难和迷茫心理是人之常情。但肾内科广大患者的病情没有给崔丽霞太多缓冲的时间,为了快速掌握肾脏相关疾病的护理技巧,同时做好管理工作,崔丽霞迎难而上,开始从头学起。

“在我看来,做管理自己首先要懂、要专业才能服众,为了尽快熟悉并精通肾脏疾病、血液透析、腹膜透析的理论知识及各种机型的上下机操作,调科室后,崔丽霞一直利用业余时间加紧学习。”天道酬勤,在不懈努力下,崔丽霞很快实现了角色转换,精通了所在科室各项护理业务,并结合临床实践加强科室管理,推动所在科室护理工作程序化、同质化,对于经常出现的问题及时查找原因,修订工作流程,便于执行。此外,她还注重增强护理团队的凝聚力,尽力化解科室、医护、护护及护患间的矛盾。在护理人员培养方面,她定期组织护士与区外专家交流,学习新业务、新知识、新技术,在全科的努力下,目前,自治区人民医院肾内科已能开展单双膜血浆置换、胆红素吸附、人工肝、全自动腹膜透析等治疗。

在崔丽霞的带领下,自治区人民医院肾内科护理团队相继在2018年、2021年荣获医院“先进集体”;2017年荣获全区“青年文明优秀岗”;2018年荣获医院“优秀护理教研团队”;2020年荣获护理品管圈大赛一等奖;2021年获得优秀护理管理团队、优秀专科护理小组;2022年获得优秀护理管理团队、优秀专科护理小组;2023年荣获护理品管圈大赛一等奖、优秀护理管理团队、优秀专科护理小组等奖励。

面对这些荣誉,崔丽霞说:“我觉得我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每一份荣誉都让我深刻感受到自己身上的责任更重了。”

“护理工作是平凡的,然而,护理人员却用真诚的爱去抚平病人心灵的创伤,用火一样的热情去点燃患者战胜疾病的勇气。”崔丽霞表示,无论今后的工作多么繁杂辛苦,自己都会一如既往地保持对护理事业的热爱,秉持医者仁心,坚守在平凡的岗位上,努力为守护人民的身体健康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本报记者 潘璐


程亮

践行援藏初心  扛起医者担当

2023年度“双百计划”援藏医疗队员

在林芝市人民医院开展援藏工作的一年多时间里,累计开展约200台脊柱微创手术;

累计开展30余项新技术新项目,并在全区范围内率先开展自治区首例颈椎内镜和自治区首例胸椎内镜手术;

……

2023年8月,带着对西藏这片高原的无限憧憬和一丝忐忑,2023年度“双百计划”援藏医疗队员程亮来到林芝市人民医院,开启了自己的援藏工作。

“援藏为了什么?援藏做什么?援藏留下什么?”是始终萦绕在程亮心间的三大问题。

来到林芝的第一个月,一名中年女性因顽固性腰痛,辗转多地求医病情一直没有好转,得知有广东省援藏脊柱专家在林芝市人民医院,她特地前来医院找到了程亮。

充分沟通了解病情后,程亮对患者进行了目前国内最先进的脊柱内镜下病灶脓肿清除引流,放置原创的双腔引流管24小时冲洗引流。冲洗引流1周后,患者的病症得到明显缓解,腰痛及双下肢神经压迫症状消失,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患者很快就康复并恢复正常生活。

这个病例让程亮更加明确,“援藏为了什么以及援藏要留下什么。”

“帮助林芝市人民医院外一科打造一支带不走的脊柱微创诊疗队伍,积极推动脊柱微创诊疗理念扎根林芝,是我作为一名援藏医生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使命。”程亮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通过临床培训及手把手指导,程亮为林芝市人民医院培养了2名脊柱微创医生,可独立开展5项脊柱微创治疗,实现了变“输血”为“造血”。

同时,程亮也深刻认识到,解决西藏各族群众脊柱健康问题,不能只靠留下先进的技术,他率先在自治区开设免费的椎间盘疾病科普大讲堂,重点对颈肩腰腿痛患者进行预防保健及康复指导,定期定点在林芝市人民医院循环开讲,并积极培养当地讲师团。

与此同时,程亮积极协助林芝市人民医院外一科从零开始组建脊柱诊疗体系,结合林芝实际,提出创建脊柱疼痛分级诊疗中心,得到了医院领导大力支持。这些举措显著提高了林芝市人民医院针对脊柱相关疾病疑难重症患者的救治率。

学科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医教研协同进步,在临床工作中,程亮发现在藏群众高原骨病的发病规律。在林芝市卫健委的指导和帮助下,程亮协助林芝市人民医院外一科申请高原骨病基础科研1项,得到林芝市卫生健康委“粤林育才专项资金”支持。同时,在林芝市人民医院党委的支持下,经过积极与援藏后方医院、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协调,结合高原骨病发病规律,在林芝市人民医院成立了“广东省骨科研究院高原骨病临床研究中心”。

本着为西藏培养脊柱微创专家以及建立西藏自治区脊柱微创诊疗体系的目的,今年,程亮又开启了为期一年的中组部“组团式”援藏。程亮表示:“医疗援藏是一项伟大工程,我很荣幸能为西藏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将继续踏实地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造福更多患者。”本报记者 胡文 王珊


格桑平措

行医一甲子  树人六十载

山南市藏医医院退休医生

一位年近古稀的老人,每周一、四早晨,都会来到山南市藏医医院,准时出现在专家门诊室,悉心看诊,耐心嘱咐病人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宽慰病人……他就是山南市藏医医院退休老藏医格桑平措。

1952年,西藏和平解放不久, 8岁的格桑平措进入拉萨“孜”学校,师从丹增多吉大师,研习藏文、书法与诗歌,奠定了深厚的文化根基。16岁踏入“门孜康藏药厂”,以临时工身份磨砺制药技艺,师从特开平措与土旦格桑,精研药材辨识、炮制与配伍知识。

格桑平措回忆说,“在拉萨‘门孜康’学习工作期间,我看到了很多疑难杂症被藏医治好,很多病人痛苦地走进医院,在已故恩师欠绕罗布、强巴赤列等医生的精心治疗下痊愈出院,让我深感藏医的魅力,他们对藏医执着研究的精神和悉心治疗每一位病人的医德,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63年,格桑平措以优异成绩通过拉萨藏医院考试,正式步入藏医殿堂,师从伦珠旦达、桑旦等大师,深研《四部医典》等典籍。

1972年,格桑平措加入山南地区人民医院藏医科,与旺秋多吉、西绕群培等名师共同开展藏医药服务。格桑平措回忆说:“当时的病人大多喜欢来藏医科看病,因为缺乏实践经验,面对危重病人无法诊治是我当时遇到的最大困难,我常常询问恩师、翻阅医学书籍不断充实自己。”

1982年,山南藏医院成立,格桑平措任院长。这里不仅是医疗服务的窗口,更是藏医药文化传承的殿堂。格桑平措前瞻性地推动藏医教育,向上级提出了在山南卫生学校办一个藏医专科班的意见,并于1983年正式开班,共培养了47名藏医学和天文历算学专业学生,为藏医药事业输送了宝贵的新生力量。

“山南藏医院成立后,我们着手开展人才队伍培养,从山南各县邀请资深藏医专家,完善了医院的规章制度,开设了门诊部、住院部、制剂室。”格桑平措说。

“当时,为了上山采药材,我们经常要爬海拔5000多米的山,带上糌粑和茶,在山上扎帐篷,一待就是一个月。”格桑平措回忆道。最终,1990年,山南藏医历史上第一次仁青“坐台”炼丹成功。填补了山南藏医药历史上无藏药“坐台”炼制的空白。

在格桑平措和同事们的努力下,如今的山南市藏医医院成为了集藏医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生产藏药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民族医院。医院率先在全区范围内被列为全国中医示范医院。2003年,率先在全区范围内创建成为了二级甲等藏医医院,并在2013年,成为了西藏首家三级乙等民族医院。

在医院,格桑平措常常以一名老藏医的身份对年轻的医务人员进行医德医风教育,以学者的身份开展藏医药专业讲座,以医生的身份对医院的病人开展健康知识讲座等。他还制作简短通俗易懂的预防疾病卡片发放给群众,自创了《藏民族生产生活体操》,每年主动申请到高海拔和边境地区义诊。

从2006年退休到现在,格桑平措除了坐诊,还通过专题讲座、跟师传道、著书、编写教材等方式培养人才。

几十年来,每年的采药季,格桑平措都会带领年轻学徒,上山认药、采药,为藏医药厂培养出了一批年轻后辈。数百名藏医药人才在格桑平措的教导下成长,数十名门下弟子在他的教导下顺利出师。

如今,白发苍苍的格桑平措老人站在自己倾注一生的藏医院前,感慨万千:“我作为一名老藏医,一生致力于藏医药的发展,看到如今藏医药不断传承创新,被更多人认可和接受,心中满是欣慰。我曾为收集珍贵药方走遍山川,也曾为培养年轻医者倾囊相授。能为藏医药的发展贡献毕生之力,我深感荣幸。我坚信,藏医药会继续发扬光大,造福更多的人。”

本报记者 巴桑旺姆


朱宇熹

白衣为甲  守护健康

昌都市人民医院院长、 重庆援藏干部

听到记者要来采访,昌都市人民医院院长朱宇熹亲切地问道:“大概需要多久呀,我还挺忙的。”

采访期间,记者“见识”到了他的忙——一通又一通电话,一份又一份需要他处理的文件……“不好意思哈,我先把这个处理一下。”每次采访被打断,他总是和善地说。

2022年7月,根据组织安排,49岁的朱宇熹从山城重庆出发,第一次踏上了受援地昌都,并以重庆市第十批援藏工作队“组团式”医疗援藏队队长、昌都市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的“新身份”开启了为期三年的援藏工作。在此之前,他是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教授、硕导,重庆抗癌协会化疗专委会主任委员,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重庆两江新区肿瘤医疗质控中心副主任,曾挂职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大足医院常务副院长,攻读过日本京都大学医学院博士。

“好好工作,保重身体。”临行前,年近八旬的母亲叮嘱他。

“第一次参与援藏工作,除了期待为西藏人民作贡献,我感到更多的是身上的责任和压力。”朱宇熹说,初到昌都市人民医院,他便深深地感受到,医院的临床和管理水平与区外医院特别是重庆市的医院相比,差距很大,医疗设备虽已日渐增多,但管理人才相对匮乏,医疗技术水平还有待提高。

作为昌都唯一一家“三甲”医院,昌都市人民医院承担着医疗救治、学科建设、基层医院指导、教学培养、科研创新等多项工作。如何在重庆市前几批“组团式”医疗援藏队“前人栽树”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医院的整体医疗水平,是压在朱宇熹心里的一副重担。

扛起责任,他一边向之前的医疗援藏队员及其他同事请教,一边认真学习文件,不断摸索,很快便理清了工作头绪,与当地医护人员打成一片,迅速展开各项工作——认真参与创建“敬佑生命,救死扶伤”党建品牌,深化临床党支部建设;发挥“组团式”援藏优势,开展高原疾病救治;推动精细化管理,举办管理培训班,引进区外先进管理理念和方法;通过“师带徒”方式,积极为医院培养医疗骨干人才……此外,朱宇熹还积极开设肿瘤专家门诊,亲自坐诊,为昌都人民的健康保驾护航。

“不好意思院长,打断一下,明天有个……”采访再一次被打断,院办公室主任洛松旺堆着急地说。朱宇熹立即处理起工作来。

“第一次见到朱院长时,他个子高高的,戴着个眼镜,文质彬彬的,看起来很友善,工作中相处起来,也很有亲和力,没有一点架子。”洛松旺堆说,“相处久了,我觉得他是一个立场坚定、很有大局意识的人,总是严格要求自己,带头做科研,积极传帮带,总是早出晚归,医院的人都对他评价很高。”

2022年11月,洛隆县一名公安民警不幸头部严重受伤,朱宇熹迅速安排组织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专家进行远程联线会诊,成功挽救了一个年轻的生命;

2023年8月,八旬老人左登急性心肌梗死,病情十分危急。正在医院值班查房的朱宇熹了解情况后,立即主持救治,使患者转危为安;

2024年1月,一名34岁的藏族女性患者慢性肾功能衰竭合并休克,病情危重。朱宇熹连夜组织多学科会诊确定救治方案,使患者成功脱离危险;

……

在朱宇熹的带领下,昌都市人民医院对紧急处理急难重症患者的应对能力显著提高,昌都市人民医院先后获批自治区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自治区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省部级课题12项、国家级胸痛中心、自治区高原临床药理学联合重点实验室等。2024年5月,在自治区公立医院省级绩效考核中,昌都市人民医院首次排名七地市人民医院第一名、全区第二名。

除了医院的日常工作外,朱宇熹还要下乡到各县医院授课、查房、会诊以及义诊等。“我去过芒康、察雅、类乌齐、卡若区嘎玛乡等,每次下乡,群众都很热情,总能得到他们的认可。”朱宇熹说,基层帮扶是医院很重要的一项任务,能为藏东人民健康保驾护航,他义不容辞。

近期,朱宇熹正忙着带领昌都市人民医院深化各科室“三甲”复评工作及整改落实情况。援藏两年多,七百多个日夜转瞬即逝,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朱宇熹将继续奋战在昌都市人民医院,与当地医护人员以及重庆援藏医疗团队一起为昌都人民的健康事业保驾护航,为增进藏东人民的健康福祉而继续奋斗。

本报记者 万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