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日报》 《西藏日报藏文版》 《人民日报藏文版》 《西藏商报》 《西藏法制报》 《西藏法制报藏文版》

2024年08月20日

平原上的“高原”

党益民

         戍边几十年,每次走下高原,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深呼吸。贪婪地呼吸。呼吸氧气充足的区外的空气。即使是冬天,我也舍不得关上车窗,就那么贪婪地呼吸着,呼吸着高原上稀缺的氧气。胸不再憋闷,头不再晕乎,浑身舒坦了许多。那一刻,我感到了幸福,同时更加体会到了高原的艰辛以及高原人的不易。然而,眼前的高楼大厦、街道小巷、繁华熙攘,却挡住了我的视线,让看惯了大山大河和辽阔雪原的我的目光,一下子缩短了,心绪如同都市拥堵的街道,只能在百十米的空间左冲右突,无法抵达更远的地方。在高原,我常常驱车上千里,穿越无人区,满目无边无际的荒野,那时我真想嘶吼一声,让草长出来。回到区外,看到那么多的草木庄稼,那么多的绿色,我禁不住会激动。有时候,看见路边有人在除草,心里就会傻想:那么美好的一片绿,干吗要除掉呀。有时候,我还会有更傻的想法:要是高原的空气也能跟区外一样氧气充足该有多好,要是高原上的千里荒野都能长出青草、树木、庄稼该有多好,要是能将区外的繁华熙攘分流一些到空寂的高原该有多好!

区外太拥挤,高原太空寂。高原是我灵魂的栖息地。我喜欢高原的辽阔、包容与宁静,我不喜欢闹市的逼仄、喧嚣与浮华。

但是有一天,我看见了平原上的“高原”,看见了一个让我心灵震撼、眼前一亮的地方。她,就是雄安,一座正在拔节生长的城市。设立雄安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说雄安是高原,并不是说她的海拔有多高,新建的楼房有多高,而是说她在城市建设上的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发展、高科技领先、高速度生长。雄安地处华北平原,是平原上的崛起。雄安,一座“未来之城”,破土而出、快速生长的世界城市建设的“高原”。如同我用胸膛行走西藏一样,我最近有幸用虔诚的双脚丈量了这座华北平原上的“高原”。

雄安建设的高起点规划,首先体现在全新的建设理念: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铸造标杆之城,承接北京疏解出的行政事业单位、总部企业、金融机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雄安的建设,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理念,以“千年大计”的定力和“只争朝夕”的干劲,着力建设一座东方大国的“未来之城”,打造高质量发展的中国样板。雄安的建设,坚持把每一寸土地都规划得清清楚楚,不留历史遗憾。按照“先地下、后地上,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建设理念,规划建设打造“三城”:一是“地上之城”,城乡格局清晰明朗,建筑风貌整体协调,市政功能现代便民,城市外围道路框架、内部骨干路网、生态廊道、新区水系“四大体系”贯通全城。二是“地下之城”,蜘蛛网式线缆不见踪影,电力、通信、热力、燃气、给水等配套设施安装在地下管廊,并实现视频监控全覆盖,打造“未来之城”的“大动脉”和地下“生命线”,各种工程管线集于一体,设有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监测系统,实现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和统一管理,从供暖、供电、供水等各个方面,保障城区居民的高质量生活。这就意味着,“空中蛛网”“马路拉链”等“城市病”在雄安已经绝迹。三是“云上之城”,雄安在我国城市建设史上,首次全域实现数字城市与现实城市同步建设,城市中的每一栋建筑、每一杆路灯,在数字城市中都有对应。作为“城市大脑”的雄安城市计算中心已经正式投入运营,为数字孪生城市的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等提供网络、计算和存储服务。也就是说,现实城市中的每一栋建筑、每一条道路、每一根管道、每一道钢梁,都会在网络平台形成与之孪生的数字化模型。雄安城市计算中心、综合数据平台、城市信息模型平台、物联网平台和视频一张网平台的“一中心四平台”建设初具规模。除此之外,雄安将成为一座“未来之城”: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相互统筹;一座“文化之城”:生活与艺术融为一体,互生、互助、互利;一座“包容之城”,外来建设者自由追逐梦想,全世界的人民可以交流合作,多区叠加高效联通世界。国家级新区、自贸试验区、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区等政策叠加,为雄安新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联通世界、发展外向型经济打开大门。

高标准建设,就是建造宜居之城。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建设一座绿色、森林、智慧、水城一体的城市,蓝绿空间占比保持在百分之七十。白洋淀是华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泊,被誉为“华北之肾”。近几年,白洋淀加快生态修复,在控外源、截污染、引调水、防洪水、疏水系等方面持续发力,先后实施完成了生态清淤、水系疏通、湿地净化和退耕还淀等重大生态项目,“华北之肾”经历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系统性生态治理,目前,野生鸟类已达两百五十多种,“千年秀林”有序铺展,“一淀、三带、九片、多廊”水城共融的生态格局初步形成。城市居民“三百米进公园、一公里进林带、三公里进森林”的田园城市生活模式成为现实。随处可见花草、树木、河流。雄安不是“城中绿”,而是“绿中城”。

高质量发展,高科技领先。实行大部门制、扁平化管理,在创新发展、城市治理、公共服务等方面先行先试、率先突破,国家为雄安建设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撑。创新驱动创设充满科技范儿的“智慧之城”,数字孪生、数字道路、无人驾驶、智能巴士,“聪明的路”与“智能的车”无障碍对话;从居住设施、学校医院、地下管廊,到用气用水、公交出行、生态环境、智慧社区。围绕数字经济创新,构建卫星互联网、北斗、智能网联、网络技术(IPv6)、鸿蒙、光电子等创新生态,打造全域鸿蒙体系。从“一片地”绘就“一张图”,再从“一张图”建成“一座城”,雄安实现了从无到有、从蓝图到实景的蝶变,一座现代化城市正在平原上崛起。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白纸起步,新城崛起。雄安城市规划建设,立足于细节构建。这是一座锚定未来的城市,更是一座以人为本的城市。这是一座宜业宜居的“人民之城”。一座城市的建设,归根结底是让每一个居民都能获得幸福感。雄安城市建设,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雄安一卡通”“多卡合一”综合民生卡,具备政务服务、就医购药、京雄互通等八大功能。目前,三千五百余项北京市区两级政务服务事项,通过“云”窗口,可以在雄安“跨区域、无差别”办理。雄安设计之初,就按照“十五分钟生活圈”的标准进行规划,就近满足每一位居民的子女上学、购物、就医、健身娱乐等需求。“五分钟到幼儿园,十分钟到小学,十五分钟到中学。”手持“雄安一卡通”社保卡,居民既能在京、雄两地图书馆借阅图书,还能在京、津、雄三地刷卡乘坐公交和地铁。一卡在手,能办事、能领钱、能看病、能乘车、能消费,方便省心,着力满足居民的各种生活需求,以精细化的城市治理,提升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未来之城”的建设与发展,离不开人才。雄安“筑巢引凤”,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引进各类优秀人才,为这座“未来之城”注入了活力。

华北平原上一座新城的崛起,让我们看到了城市建设的“高原”、大国智慧的呈现、民族复兴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