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日报》 《西藏日报藏文版》 《人民日报藏文版》 《西藏商报》 《西藏法制报》 《西藏法制报藏文版》

2024年08月02日

研究显示20年间西藏生态格局变化率低于1%

         据新华社拉萨电(记者 顾天成 张泉)记者7月29日从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获悉,最新评估结果显示,2000年至2020年,西藏自治区生态格局变化率低于1%,固碳、水源涵养、土壤保持和防风固沙等关键功能维持稳定或略有提升,生态系统结构整体稳定,持续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生态格局变化率是通过遥感影像提取数据、计算后,衡量生态环境变化、生态保护效果的关键指标。”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申扎高寒草原与湿地生态系统观测试验站站长王小丹表示,青藏高原被誉为世界“第三极”,是我国乃至世界气候系统的“稳定器”。西藏的生态格局变化率越小,对我国生态安全的屏障作用越好。

截至2020年,自治区全区森林覆盖率12.31%,森林蓄积量22.8亿立方米,实现森林面积和蓄积量“双增”;沙化面积较2010年减少3.5万公顷,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47%;66%的天然湿地得到有效保护……2023年完成的《西藏自治区生态状况变化评估(2000-2020)》数据显示,西藏生态环境治理效能有效提升。

在西藏山南市,20世纪80年代,雅鲁藏布江畔沙尘漫天,当地群众一吃饭便满口沙。如今,记者在雅江河谷看到沃野千里、绿意盎然。据了解,矮种苹果树提高了当地群众收入,人工林碳汇交易促进林草恢复,野生动植物种群恢复性增长,沙化面积持续减少,灾害性沙尘天气显著减少。

在西藏申扎县,位于海拔4730米的中国科学院申扎站是目前世界海拔最高的综合生态站。“我们正加速开展科研攻关,为修编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规划提供重要科学依据与支撑。”王小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