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日报》 《西藏日报藏文版》 《人民日报藏文版》 《西藏商报》 《西藏法制报》 《西藏法制报藏文版》

2024年07月28日

群众更加幸福 边防更加巩固

—我区扎实推进国家固边兴边富民行动示范区创建工作掠影

本报记者 唐启胜

沿着盘山公路,从波拉山垭口一路蜿蜒而下,一排排藏式红顶建筑群映入眼帘。这里是位于山南市错那市勒布沟的麻麻门巴民族乡,也是藏族姑娘卓玛生活的地方。

“勒布沟优美的自然风景、特殊的门巴民族风情,吸引了很多游客来这里旅游,我们这里家家户户都开起了旅馆、民宿。”卓玛家经营着“最美山村旅馆”,三层的小楼,一层卖木碗、茶叶等当地特色产品,二三层做住宿生意。

“现在光是开家庭旅馆,一年收入就有10万多元!”卓玛说,在党和政府的关心关怀下,2014年,麻麻生态文明小康示范村开始建设,2015年正式投入使用,她家也搬进了200多平方米的新房子,依托当地的旅游资源,卓玛家做起家庭旅馆生意。平时没事的时候,她还编织一些当地特色手工艺品售卖。加上卓玛的爱人驾驶技术不错,旅游旺季时会揽一些包车生意,她家的收入一年比一年高。

“在乡里,我们家只能算是中等水平。”卓玛说。依托引人入胜的自然景观和相关政策扶持,近年来,麻麻门巴民族乡积极引导当地群众投身旅游业,发展家庭旅馆、民宿等。2023年,麻麻门巴民族乡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1266.3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9801.6元。

麻麻门巴民族乡的快速发展在我区边境小康村中不是个例。

西藏地处祖国西南边陲,边境线绵延4000多公里。自治区党委紧紧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为西藏确定的“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件大事,着力创建国家固边兴边富民行动示范区,坚持固边和兴边并重,把小康村建设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结合,建成624个边境小康村,统筹规划建设边境地区学校、医院、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如今,所有的边境县通油路,所有边境乡镇和建制村通公路,主电网延伸到全部边境乡镇,通宽带率和4G信号覆盖率达到100%。(下转第二版)(上接第一版)

广大边境地区群众依托当地资源禀赋,用好用足相关惠民惠农政策,积极发展特色产业、开展对外贸易,努力创造幸福美好新生活。

在林芝市墨脱县背崩乡格林村,茶农忠东动作娴熟地把新采的嫩叶放进背篓里,“我家20多亩茶园产量高、品质好,每年光采摘茶青就能收入4万多元,对于县里要发展茶叶种植,我很有信心。”忠东说。自2012年广东援藏工作队引进茶种以来,经过10多年大力发展,全县茶叶种植总面积达1.9万亩。

在日喀则市吉隆县吉隆镇,商户米玛一边整理着店铺里的商品,一边向进店咨询的尼泊尔旅客作介绍。“依托吉隆口岸贸易,经常有客人进店咨询采购,店里每天都有几万元的营业额。”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区边境小额贸易进出口15.7亿元,增长97.1%,有力推动了边境群众增收致富。

沐浴着党和政府的深情关怀,广大边境地区群众如今生活越来越好,爱国守边意识不断增强。

在阿里地区日土县甲岗村,红旗飘扬,村民旦确桑保正沿着行走过无数次的路线巡边。他说,目前家里有田、有羊,每年靠种田放羊都有上万元的收入,再加上草补和边补等政策性收入,生活水平逐年提高。“守护边境就是守护我们的家园,守护当下的幸福生活。我出生在这里、生活在这里,就必须担负起守边护边的使命,能为祖国边境安全尽一份力,我感到很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