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日报》 《西藏日报藏文版》 《人民日报藏文版》 《西藏商报》 《西藏法制报》 《西藏法制报藏文版》

2024年07月26日

浅析“双减”背景下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深度教学的策略

赵莹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双减”即减轻义务教育学生作业负担、减轻义务教育学生校外培训负担,旨在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近年来,随着小学语文阅读板块的重要性不断凸显,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显得愈发重要。怎样在“双减”背景下,进一步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成为摆在任课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对此,本文立足深度教学理论,从阅读目标设计、情境课堂构建、阅读问题设计、语言知识拓展等四个方面进行探究,达到沟通交流、互学互鉴的目的。

一、设计阅读目标,确定课堂导向

阅读目标是为完成某项阅读目的设计的具有概括性的要求,对阅读教学活动的开展具有指向作用。如果缺乏目标的引领,课堂容易出现杂乱无章、重点模糊、主题浅显等问题,就无法有序落实“双减”政策,达到深度教学、提升学生阅读深度的目的。因此,在“双减”背景下,为有效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深度教学,教师要提前设计阅读目标,使学生在目标导向下有序地进行深层次阅读,提升阅读质量和阅读效果。

目标的设计可以以深度教学为基点,充分结合“双减”要求,设计出能够发挥目标价值的阅读目标。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文言文二则》一文为例,教师在设计阅读目标时,基于深度教学的知识深度、逻辑深度和情感深度,可以从知识、逻辑和情感三方面切入,在充分考虑“双减”政策提质减负要求的基础上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借助工具读准“援”“射”等六个生字,并流利朗读阅读文本,基于上下文理解“善”“之”“决”等字的具体含义;思维目标:能够借助生字理解句意,并基于自身理解和感受,用语言讲述故事内容,并从《两小儿辩日》中了解两个小孩的观点;情感目标:深刻体会文本中蕴含的生活哲理。通过设计深度阅读目标,推动学生进行深度阅读。

二、构建情境课堂,升华学生情感

情感是小学语文阅读文本中的核心和关键,也是教师深度教学中的难点。在小学生生活阅历有限的情况下,怎样强化其情感体会,把握文本主旨是需要教师不断探究的课题。基于“双减”导向,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活动时,可尝试通过情境构建升华学生情感,使学生在情感引领下深度把握文本知识,提高学习质量。

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具体形象、课堂氛围的依赖性较大。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深度教学过程中,构建情境课堂、升华学生情感至关重要。情境构建就是借助相关资料、具体形象营造阅读氛围的教学手段。教师可以基于阅读文本情感主线,搜集相关信息,创设教学情境,并通过文字体会、形象引导、氛围强化等方式,升华学生情感,让学生真正把握文本主旨,增加人生体验。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一文为例。文本主要描述一位山野老农,不顾生活条件、自然环境的恶劣,毅然决然在晋西北这个干旱、霜冻、沙尘暴肆虐的地方种植绿洲,实现自我价值,福泽后代的故事。但这对长期生活在南方城市乡村的学生而言,他们对晋西北天气、环境的恶劣就无法做到感同身受,不能真正理解老者为后代生活、社会发展做出的贡献,自然也就无法共情文本中蕴含的情感。因此,教师可以创设教学情境,结合地理相关知识,在互联网上搜集晋西北风沙肆虐、严重霜冻、千里干旱的场景和形成原因,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恶劣环境的成因和对生活的影响后,再去阅读文本。通过情境构建,不仅让学生深刻理解老者植树造林之举的艰辛和伟大,体会老者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决心和“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的道理,更能认识到良好自然环境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从而对老农心生钦佩,最终达到升华学生情感,实现深度阅读的目的。

三、设计阅读问题,锻炼学生思维

思维深度是深度教学中的重要维度之一,对学生自主阅读能力、自主阅读深度等方面具有直接影响,是长期、持续的教育工程。在“双减”背景下,构建小学语文阅读深度教学,增加学生思考深度,最直观的方式是锻炼学生思维。由于小学生认知能力有限,无法通过自己进行思维上的训练,因此,教师可以基于“双减”政策设计阅读文本,借助思维导图梳理问题答案,通过思考、归纳、总结等环节,增加学生思维深度,从而加强学生对阅读文本的理解。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一文为例,教师可基于学生能力设计循序渐进的阅读文本。针对《草船借箭》来源,可以设计出“你知道《三国演义》吗?”“你对哪些故事印象深刻?”“你最喜欢哪些人物?”等问题,借助问题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通过已有阅读储备,对《草船借箭》形成初步认识与理解。随后,向学生展示与时代背景相关的资料,引导学生基于标题进行质疑,如,看到标题你有什么疑问?推动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主动思考。最后,将学生质疑的问题进行整理归纳,如,诸葛亮为什么要“借”箭?诸葛亮向谁“借”箭?诸葛亮怎样“借”箭的呢?等等,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文本。在此基础上,为学生展示思维导图,让学生把从一个个问题中提取的信息整理到思维导图中,梳理阅读思维。在解决学生相关疑问后,再持续提出问题,如,周瑜为什么要害诸葛亮?文本中哪些词句可以看出周瑜要害诸葛亮?哪些语言能够证明诸葛亮知道周瑜要害他?为什么诸葛亮明知周瑜要害他,还要立下军令状呢?等等,引导学生逐渐深入阅读文本,在锻炼其阅读思维的同时,提升其阅读能力和思维独立性。

四、拓展语言知识,实现深度理解

知识储备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锻炼思维、升华情感的前提,只有学生具备一定知识储备才能对文本形成初步理解和认知,这也是教师实现阅读深度教学的基础。因此,知识储备也是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深度教学的重要环节。显而易见,在“双减”政策要求下,教师教学提质被摆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适当拓展文本语言知识,对课内知识形成深度认知,多渠道积累课外知识…… 多管齐下提升教学质量,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少年中国说(节选)》一文为例。文本在朗读上朗朗上口,第一段相对较简单,没有陌生字词,其句意也较为容易理解。但第二段随着陌生字词的增加,指代意义明显增强了。因此,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要针对这部分字词进行拓展,如“矞”字,其本意是指象征祥瑞的彩云,而在文本中与“皇皇”组合,则指繁荣昌盛、华美瑰丽。在教学时,教师不仅要拓展字词本意,还要基于文本延伸字词运用。如,以“矞”字再举例:美术画作颜色鲜艳,构图矞矞皇皇,体现了作家的才华等,以此类推,从而促使学生对汉字、词语形成更加深刻的认识,构建起作者描绘的壮丽景观,让学生真正体会其内在的情感。

综上所述,以构建小学语文阅读深度教学目标为引领,从知识、思维、情感三个维度设计教学,能有效促进学生在深度理解阅读文本基础上形成独立阅读和思考的能力,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不仅如此,“双减”政策强调,要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以达到减轻学生负担的目的,而深度教学的设计,能够充分满足“双减”要求,推动学生综合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任课教师要立足“双减”、结合实际,持续探究小学语文阅读深度教学策略,达到持续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

(作者单位:拉萨市第一小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