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万慧 本报通讯员 梁侠
发展的瓶颈在哪里,改革就从哪个地方突破。
近年来,昌都市立足国资国企发展现状,聚焦构建“3+4”现代产业体系,抢抓副中心城市建设机遇,将19家市属国有企业整合重组为“五大集团公司”,着力解决了企业“小、弱、散、乱”发展现状,为昌都市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3年10月,一场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动员部署会,为昌都市按下了国企改革攻坚战的“启动键”。昌都市整合重组工作领导小组统揽全局,按照“产业相近、行业相关、主业相同、优势互补”原则,整合组建“五大集团公司”,重点打造以投融资管理、城市产业培育为主的市投资集团;以能源开发建设为主的市能源集团;以矿产资源开发建设和股权投资为主的市矿业集团;以物资保供、农牧林产业开发为主的市农发集团;以文旅、酒店服务为主的市文旅集团,推动国企集中优势资源发展主责主业,打造昌都新的经济增长极。
为推进“五大集团公司”高质量发展,昌都市出资19亿元作为“五大集团公司”注册资本金,从全市选拔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的县级干部担任“五大集团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研究制定了《昌都市关于推动市属国有企业规范经营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建立健全了《关于加强昌都市属国有企业负债约束的实施意见》等20余项管理制度,指导“五大集团公司”合理设置纪检、审计、风控等部门,确保重组工作圆满完成。
“企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昌都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黄飞告诉记者,市委组织部立足国有企业改革发展需要,统筹全市干部资源,为市属“五大”国有企业配备领导班子成员24名,制定出台《昌都市市管(重点)国有企业年度综合考核办法》,将国有企业纳入全市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范围,为推动市属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
如今,重组后的“五大集团公司”全部入驻昌都市康巴大厦,在奔腾汹涌的市场大潮中,奋楫拼搏。
作为昌都最大的市属一级国有全资企业,重组后的昌都市投资集团,不仅明晰了以投资开发、建设建材、资产运营与城市服务为核心的业务板块,还成功整合了公交、水务、设计等16家功能类分、子公司,开启了集团化管理与实体运营的新篇章。目前,昌都市投资集团承接代建的昌都市驾考中心等重点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当中。
“昌都市投资集团今年新建代建项目22个,总投资15.9亿元,驾考中心、应急救援中心等项目将在年内完工投用,新引进的巡游出租车也会在近期投放市场。”昌都市投资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杨筱斌信心满满地说。
走进昌都市文旅集团,崭新的办公区、清新靓丽的办公环境、朝气蓬勃的工作团队,带给公司满满的正能量。
“大家好,我是昌都文旅的主播泽西,我是拥拥,今天我们为大家分享的是卡若遗址文创产品1∶1复刻的双体陶罐。”在昌都文旅抖音直播间,昌都本地带货主播正在介绍历史悠久的卡若文化和文旅产品。
昌都市文旅集团副董事长、副总经理四郎边巴告诉记者:“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坚持‘特色、高端、精品’定位,围绕打造国道317、318、349、214‘金环银带’,深挖卡若文化、茶马古道文化、康巴文化,牵头做好全市文旅资源的统筹谋划、开发建设和经营管理工作,吹响昌都文旅冲锋号,让更多游客沿着茶马古道走进昌都,感受这里悠久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
近年来,围绕能源开发建设、运营服务、投融资管理三个板块,昌都市能源集团打造新动能,按下清洁能源产业高速发展的“快进键”;昌都市矿业集团也在快马加鞭抓项目、赶进度,聚焦打造藏东有色金属产业基地,通过拓展矿业上下游绿色产业链,不断培育新的业务增长点。“五大集团公司”正顺势而为、破茧成蝶、迎风而起,奋力在新一轮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实现超越。
对于昌都市属国企的未来之路,昌都市政府国资委党委副书记、主任刘巍表示,在昌都市委、市政府的高位推动下,接下来,将对标中央、自治区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决策部署和目标任务,坚持落实“五权”工作要求,促进市属国有企业规范经营、高质量发展;同时,坚持“两个一以贯之”原则,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