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日报》 《西藏日报藏文版》 《人民日报藏文版》 《西藏商报》 《西藏法制报》 《西藏法制报藏文版》

2024年07月18日

阿里地区狮泉河镇加木村:

幸福生活成色足 齐心共奔小康路

        本报记者 洛桑旦增 温凯 达珍 永青

狮泉河像是鲜衣怒马的少年带着冲劲,从冈仁波齐峰北侧冰川湖一路蜿蜒北上,流经狮泉河盆地后水势渐缓,滋润着周边的草原,呈现出一片水草丰美的景象。

在这辽阔的绿意中远远就能看到一大片红色的树林静卧在其中——这是阿里地区天然留存的最大一片红柳林,如今被噶尔县改造成了加木红柳湿地公园,成为狮泉河镇干部群众休闲娱乐的最佳去处。生活在红柳湿地公园旁的狮泉河镇加木村群众,依托这片上天赐予的珍贵礼物,在海拔4300米的高原上努力耕耘出如红柳一般欣欣向荣的幸福生活。

勤劳苦干,创造致富佳话

当记者步入加木村,只见成片的树木随风低吟,盛开的鲜花姹紫嫣红,栋栋新居精致美观。其中,一栋面积近500平方米的两层小别墅格外漂亮,这便是村里致富带头人次仁加布的新居。

提起次仁加布的名字,加木村村民无不竖起大拇指。

次仁加布是土生土长的加木人,曾经也是一名贫困户,全家6口人挤在帐篷里,过着没水没电的生活,养着不多的牲畜,一年收入不过几千元,生活压力非常大。

“当时也很迷茫,为了赚钱什么工作都想干一点,听说跑运输能赚钱,我就买了一辆三轮拖拉机,开始跑工地。”次仁加布回忆道。

2009年,随着阿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建筑工地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次仁加布瞅准这个机遇,找了一份运输司机的工作。虽然经常长时间奔波在路上,有时候更是昼夜颠倒,但他从不叫苦叫累,一年下来挣了将近3万元。

(下转第三版)(上接第一版)

尝到甜头的次仁加布在这一行一干就是十几年,并且在党和国家各项优惠政策帮扶下,收入一年比一年多,一家人彻底告别了贫困。

生活富裕起来的次仁加布没有忘记乡亲们,带领大家共同致富——这也成了次仁加布一直在做的事情。

2018年,次仁加布承包下加木村附近的一个砂石场,聘用了4名本村群众在砂石场务工,每人每月工资达到7500元,他还鼓励群众用自己的车跑运输,多一份收入。另外,还四处奔走,为村民的33辆翻斗车和3辆装载车争取到了务工机会。不仅如此,次仁加布每年还会对村里的困难群众进行慰问。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次仁加布在帮助村民致富的同时,还自愿担任了村里的农牧民宣讲员,向大家无私传授自己的致富经验。

2021年,次仁加布开始担任加木村集体经济组织监事长,为合作社出谋划策,使加木村集体经济组织步入正轨,为村集体经济建设贡献力量。

不怕困难,走上小康之路

来到加木村村民洛桑仁增家里时,他刚从工地运完砂石,风尘仆仆开着大车回来。

“开大车虽然辛苦,但收入可观,能迅速帮助家里提高生活水平,减轻生活负担,现在我也成了家里的顶梁柱。”洛桑仁增说。

过去,洛桑仁增一家的生活过得并不如意,只能靠养殖牲畜维持温饱。

“哥哥当时在当兵,每个月的工资都会寄给我们,但是家里的开销还是有点吃不消,我觉得我也要为家里做点什么。”洛桑仁增说。

那时,高中刚毕业的洛桑仁增自觉扛起了家里的重担。2018年,刚满18岁的他从校园进入了社会,在狮泉河镇找到了一份健身教练的工作,收入可观而且工作地点离家里也近。但随着健身房由于资金问题最终倒闭,洛桑仁增也失去了他的第一份工作,无助、迷茫一下子将他团团包围。

洛桑仁增没有放弃,为了挣钱,他身兼数职,外卖员、服务员、商场导购等等,啥都干过,但洛桑仁增很清楚这些都不是长久之计。

2021年,加木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进行集体产权改革工作并拓展经营,村里的林卡、砂石场等项目吸纳了289名群众入股参与,推动村级集体经济规模化、专业化、组织化发展,跑出了乡村振兴的“加速度”。

洛桑仁增全家6口人也参与到了合作社中,2022年,加木村合作社实体经济和土地征用收入达到了近千万元,分红到每户有8万多元,一家人的收入得到根本保障。

与此同时,洛桑仁增在了解到跑运输可以赚钱后,立即贷款买了辆大货车,在合作社的帮助协调下,在各个工地上跑起了运输,相比于以前打零工的日子,收入一下子增长了好几倍。

“真的感谢合作社,现在仅我一个人一年就有20多万元的收入,哥哥现在也在合作社砂石场从事管理工作,年底还有分红,一年下来全家有30多万元的收入了,也算是村里的富裕户了。”洛桑仁增满怀期待地告诉记者,“趁着年轻,我要多跑运输,争取这几年把车贷还清,然后让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

甘为绿叶,静待红柳绽放

“在加木村的这4年里,我很荣幸能够成为大家致富路上的见证者、参与者和推动者。”加木村乡村振兴专干登平说。

2019年,登平来到了加木村。身为一名乡村振兴专干,他深知年轻干部是基层组织的生力军,立即投入到了千头万绪的基层工作中,奔走在加木村的各个角落。

初到加木村时,最大的困难就是交流问题,来自昌都市芒康县的登平由于方言不通,走村入户时几乎每次都得带着翻译。

为了尽快融入当地环境,登平经常与当地干部学习阿里方言,入户走访时也把笔记做得满满的。经过一个月的苦练,登平在语言上实现了无障碍交流,与群众很快打成一片,让加木村的群众能及时无误地了解到党的惠民惠农政策。

“村里人现在已经把我当成一家人了,对外都说我是这个村长大的呢。”登平说。

“干一行、爱一行、做好一行”,登平在加木村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这句话。无论是帮助村里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找实习单位,还是帮独居老人打扫卫生、买药、理发,帮助群众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已经成为了登平的日常。

加木村有一户困难家庭,一家三口中母亲是聋哑人,外婆年事已高,家中6岁孩子的学习辅导一直是个难题。一有时间,登平就会上门帮助孩子辅导功课,还向噶尔县民政局申请了一台学习用平板电脑,极大地提高了孩子的学习效率。

“他们就像我的家人一样,家人的事就是我自己的事,我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特长,为他们解决困难。”登平说。

直到现在,无论是谁家发生大事小事,群众最先想到的人就是登平。“只要说起村里的事情,不管大事小事,我们都会找登平帮忙。”加木村群众嘎桑次仁说。

平日里,登平一直积极宣传产业政策,通过自身所学知识,带领合作社工作人员、村干部探讨村集体经济发展思路。

2022年8月,登平和村“两委”通过与上级部门的沟通协调,为加木村争取到了5000余万元的土地租赁资金,为村里群众增添了一笔不小的收入。

登平还参与了加木村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顺利组建了噶尔县狮泉河镇加木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成立了组织机构,奠定了加木村集体经济组织规范发展的基础。

如今,在村“两委”和登平近4年的努力下,加木村目前与民营企业合作开办了河道采砂场和搅拌站,登平负责搅拌站、土地出租等项目的协议工作,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积极同上级有关部门和相关公司协调沟通。项目投产后,预计年收入能达到300万元以上,能有效巩固加木村脱贫攻坚成果,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谈起加木村致富成果时,登平的脸上满是自豪:“看到群众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我由衷地感到开心和自豪,他们脸上幸福的笑容就是对我们工作最好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