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日报》 《西藏日报藏文版》 《人民日报藏文版》 《西藏商报》 《西藏法制报》 《西藏法制报藏文版》

2024年07月15日

擦亮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 激发特色产业发展活力

我区三十五个特色产品被农业农村部登记保护

本报拉萨7月14日讯(记者 李梅英)自2019年国家实施地理标志保护工程项目以来,我区累计实施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6项,有效提升我区地理标志农产品特色品质,擦亮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促进特色农牧业产业发展和农牧民增收,地理标志农产品产业实现了速度、质量和效益的同步增长,逐渐探索形成了具有鲜明地域特点的农产品地理标志样板。截至目前,全区已有“帕里牦牛”“日土白绒山羊”“隆子黑青稞”“察隅猕猴桃”“芒康葡萄”等35个特色产品被农业农村部登记保护。

在推进地理标志保护过程中,我区制定《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项目实施方案》,严格落实农产品地理标志证后监管,每年开展专项监督抽检,切实维护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权威性和公信力,保障了绿色优质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地理标志优质农产品的开发与保护离不开农产品标准化体系建设,按照“有标贯标、无标制标、全面提标”的要求,我区持续加大标准化指导、宣贯和培训,切实提升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户按标生产意识和水平。工布江达县建立完善了以国家标准为主体、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相配套的“工布江达藏猪”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企业标准体系,有力推动了“工布江达藏猪”的质量提升。“察隅猕猴桃”地标项目突出农业标准化建设,规范了“察隅猕猴桃”生产过程,形成了地理标志农产品的产业集群,成为典型的边境优势支柱产业。

特色产业的生产能力得到提升。通过项目实施,进一步改善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基地的设施条件,大力推行绿色防控等技术应用,优化仓储、加工设备的改造升级,促进了产品产销一体化发展。波密县创新形成了林下野生抚育种植、良种繁育、天麻烘烤等新型技术,并制定企业标准35项。“察隅猕猴桃”种植面积达3200余亩,年产量200万斤以上,“藏”字牌猕猴桃产品远销区外,形成了好的口碑和品牌影响力。

同时,借力数字赋能,我区地理标志农产品可品控溯源,优质农产品有了“身份证”。“芒康葡萄”农产品品质鉴证与全产业链信息查询系统、“波密天麻”京东数字农场溯源管理系统应用平台等,通过数字技术、应用信息技术,实现产品全程溯源,有效加快地理标志农产品全链条产销一体化发展,拓展增值增效空间。

(下转第二版)(上接第一版)

丰厚的文化资源也成了西藏特色农产品的名片,“波密天麻”“察隅猕猴桃”“类乌齐牦牛”等一批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地理标志农产品与有机食品认证相结合,形成了一批“地标+有机”双认证优质农产品,唱响我区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产品保护规模达129.091万只(羽、头),划定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面积达49363.32公顷,年产量93330.64吨,经济效益显著,让农民和农产品生产企业持续获得地理标志农产品发展红利。

据悉,下一步,我区将加大标准化生产推广力度,积极开发农产品地理标志,持续延长产业链,做大做强特色农产品品牌,进一步提升我区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的市场知名度和美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