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日报》 《西藏日报藏文版》 《人民日报藏文版》 《西藏商报》 《西藏法制报》 《西藏法制报藏文版》

2024年07月13日

牧民群众敢“首创”

——那曲市双湖县“乡村振兴 那曲奋进”活动见闻

本报记者 赵书彬

“一块牦牛粪,一朵黄金菇”。在藏北那曲,牦牛粪称作“久瓦”,意为燃料。这可是“宝贝”,其最为广泛的用处是取暖、烹饪、烧水……不仅提供着一年四季的能量,更充盈着牧家的温暖。

“暖暖的太阳猪狗同享,热热的粪火是牧人的福气……”伴随着牦牛粪牧歌,伴随着牧区生活的日新月异,现在牦牛粪已经走出了牧场、走向了更广阔的天地。

近日,记者在双湖县采访“乡村振兴 那曲奋进”活动,惊奇地发现了一款新产品——野牦牛粪藏香。

“野牦牛吃的是天然的药草,喝的是雪山冰水,排出的粪便也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扎平,双湖县巴岭乡人,2016年大学毕业后,创办了巴岭乡聚宝湖商贸有限公司,开发的牧区特色产品多种多样,而“羌塘卓巴”牌野牦牛粪藏香就是该公司的特色产品之一。“我们双湖是野牦牛的故乡,野牦牛粪更是很容易就捡得到。”扎平说。

捡拾来的野牦牛粪,经过繁琐而又讲究的工序,再按一定比例加入藏药材,一款特殊的藏香产品便“首创”了出来。野牦牛粪藏香推出以来深受市场青睐,仅今年上半年就销售了1000多袋。“在创业过程中,大学学习的知识有了用武之地。”扎平说,各级政府都大力支持创新创业,出台了一系列有力措施,给了创业者广阔的舞台。

扎平的产品销售台对面就是双湖县“乡村振兴 那曲奋进”活动的主场地,来自各个乡村的牧民群众正在进行装载机操作、酒店服务、厨艺技能、建筑技能、皮具制作、乳制品加工等比赛。

活动中,群众纷纷拿出看家本领,在各类技能比赛中大显身手,熟练的操作、精彩的技艺不断刷新大家对牧民的传统印象,那些淹没于日常的技能特长也成为新的闪光点,并从牧场走向了市场。

普若岗日牧业发展公司由双湖县嘎措乡牧民专业合作组织注册成立,近年来,该公司不断开发新产品,延伸牧业产业链,实现较好的效益,每年给群众分红就有200多万元。

(下转第三版)(上接第一版)

像“1974·嘎措公社”羊皮雪地靴,就是人们过冬新的追捧。牧民嘎玛在展台前,精心挑选着雪地靴。他笑着说:“这是我们双湖的特产!”

嘎措乡是双湖县牧业经济合作组织的模范,至今保留着集体经济,还率先成立了牧业发展公司,推动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广。

据记者了解,巴岭乡三村的多吉顿珠在市级建筑技能比赛中获得了第三名,之后便在森布日搬迁点开了一家装修公司。双湖县干部张焜垣感慨地说:“让双湖的牧民搞装修,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双湖县人社局局长次仁多吉介绍,“乡村振兴 那曲奋进”活动,充分挖掘农牧区能工巧匠,发扬传承传统牧业技能,让大家思想活起来了,把群众才能挖掘出来了,进一步激发了广大牧民群众创新创业热情,营造了“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开茶馆、办公司、搞副业……双湖一大批牧民群众和大学毕业生依靠技能实现创业就业。

“乡村振兴 那曲奋进”活动正在全力把牧民的金点子、好才艺转化为牧区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让创新创业的激情在羌塘草原竞相迸发。双湖牧民敢“首创”,激起了乡村振兴的“一池活水”,必定迎来高质量发展新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