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日报》 《西藏日报藏文版》 《人民日报藏文版》 《西藏商报》 《西藏法制报》 《西藏法制报藏文版》

2024年07月12日

“小公约”撬动“大治理”

—堆龙德庆区通嘎社区着力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本报记者 黄志武

为提升基层治理水平,推动移风易俗,形成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文明新风,2018年以来,拉萨市堆龙德庆区通嘎社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以前的村规民约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内容,制订符合民意的居民公约,将其作为探索基层治理的有效抓手,引导居民群众自治共治,有力推动了辖区基层治理现代化进程。

居民公约是推进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城乡善治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堆龙德庆区通嘎社区始终坚持党建引领,以实现居民自我治理、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为目标,不断内化居民公约,以“软约束”推动“强落实”,以“小约定”撬动“大治理”,实现了由“为民做主”向“请民做主”的生动转变,走出了一条拉萨城市基层治理的新路子,先后荣获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拉萨市文明村镇等称号。

通嘎社区坚持用群众承诺约束群众行为,充分发挥居民参与治理的主观能动性,为体现“通嘎本土特色”,在居民公约制定之初,社区居委会广泛开展了“居民公约意见征求”活动,聚焦群众关心的琐碎小事、社区发展的长远大事、区市部署的中心工作,让居民公约由居民来提,收集各类意见500余条,合理有效吸纳、细化整理100余条并充实进公约。同时,邀请街道包社区领导、社区党员群众代表、“三老人员”代表、社区援助律师代表进行合理性、合法性审核审查,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审议,并及时公示,报街道备案,最终形成了包括邻里纠纷、婚姻矛盾、土地管理、生态环境等多个方面的居民公约,真正做到集中民智、体现民意。

走进通嘎社区,整齐的房屋、干净的小巷、淳朴的民风让人眼前一亮,这离不开居民公约的无形约束。简单的16方面43小条,涉及爱国爱党、学生教育、农村住房、邻里矛盾纠纷解决、自然资源环境保护等方面,语言精练、简明扼要,社区居民一看就懂。

“我们社区的村规民约是2018年通嘎村改为社区时结合实际制定的,修改时,村民代表、联户代表、组长都参与其中,修改后,我们向老百姓进行宣传,大家同意后才开始实施。”通嘎社区党总支书记阿努说。

有了居民公约,遇事按照居民公约办成为通嘎社区干部群众之间的默契。针对全市开展的城乡环境综合大整治行动,通嘎社区居民按照公约约定,将各自房屋周围区域打扫得干干净净,并互相监督,一旦发现辖区内出现随意丢弃垃圾、污染环境卫生行为,立即向居委会上报。居民之间发生矛盾纠纷,双方会第一时间进行协商,或寻找网格员介入调解,避免矛盾升级。

“以前,我们邻里之间有一些小纠纷和矛盾处理得并不好,居民公约颁布后,我们都遵守条约,现在邻里间特别和睦。”通嘎社区居民多布杰说。

为改善辖区生态环境,通嘎社区居民通过居民公约约定每年进行植树造林。在通嘎社区北面拉日山造林点,葱茏的树木长满山坡。阿努说:“有的树木是五年前栽种的,有的是一年前栽种的,有的是今年刚刚栽种的,居民按时浇水、养护。”

“以前这个山光秃秃的,没有什么植被,有了居民公约后,每家派人在每年4月份栽种1至2棵树。”通嘎社区居民巴桑旺久说。

针对群众普遍认为居民公约只是道德层面上的约束,没有实际奖惩举措的问题,社区党总支结合社区集体经济创收高、年度分红多等实际,在全市范围内首创建立执行居民公约奖惩机制与社区集体经济分红挂钩。为推动居民公约入脑入心,社区还将居民公约核心要求简化为154字的七字短句,朗朗上口、十分好记。

人人都是制定者、人人都是参与者、人人都是受益者。通过居民公约,通嘎社区居住环境、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改善,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稳步提升。

“居民公约对老百姓有很大的帮助,无论是党的建设、民族团结还是基层治理,居民公约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助力通嘎社区富裕、和谐。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用好居民公约,全力完善居民公约。”阿努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