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 本报记者 巴桑旺姆
走进乃东区天马商贸市场,来自天南海北、操着不同口音的各族商户“比邻而市”,成为一道别样的风景线。抬眼望去,墙上的“各族人民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大字格外醒目,商场里各个民族尽管风俗习惯不同、语言不同,但处处可以看到各民族和睦相处、其乐融融的场景。
作为山南民族聚居最多的一个商贸市场,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市场由最初在砂石地上摆摊卖货的120个商户组成的市场,逐步发展为如今汉、藏、回、东乡、撒拉、维吾尔、蒙古等17个民族的512个商户共同创业就业、互帮互助、团结和谐的商业综合体。
团结奋斗 共谋发展
天马商贸市场的发展历程,是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生动实践。
35岁的藏族商户次仁旺姆和回族商户马海福就是这众多民族团结故事中的主人公之一。次仁旺姆初到天马商圈时,人生地不熟,创业资金也有限。马海福得知她的情况后,主动为她提供帮助,不仅将自己的摊位借给她使用,还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的经商经验。在马海福的帮助下,次仁旺姆的生意逐渐走上正轨,如今已经拥有了一家颇具规模的店铺。
“如果没有马海福大哥的帮助,就不会有我的今天。”次仁旺姆感激地说道。他们的情谊不仅在生意上相互扶持,在生活中也亲如一家,时常相互走动,一起欢度节日。
“我不会说普通话,又没有一技之长,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后来,天马商贸市场给我提供了商场保洁工作,不仅每月有3500元工资,而且节假日还有各种各样的福利待遇。”来自乃东区亚堆乡曲德贡村群众尼玛卓玛感激地说道。
天马商贸市场始终坚持“奔往美好未来的道路上,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的原则,共吸引512户新疆、甘肃、青海及周边省市人员来到市场就业创业,累计解决就业2000余人,每年为当地群众分红土地租赁资金280余万元,先后与乃东区亚堆乡才朋村、支那村、曲德贡村、日苏村等建立结对帮扶联系机制。
同时,每逢“年货节”,都会把最好的11个摊位免费留给琼嘎顶社区困难群众,帮助他们在家门口实现增收,得到了群众的充分肯定和热烈欢迎。
文化交流 增进认同
“天马商贸市场注重文化交往交流交融,准确把握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民族团结+文化交流’为载体,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天马商贸有限责任公司党支部书记张国良介绍。
一直以来,天马商贸市场以完善防、控、管一体化工作为抓手,切实发挥“双联户”户长和社区网格员基层治理作用。“在我们的商户老张耐心指导下,我现在能非常熟练地包粽子了。在每年的端午节这一天,我们不同民族的兄弟姐妹都会在一起包粽子、吃粽子,唱歌跳舞、放松心情,增进彼此的感情。”蒙古族小伙子阿尔斯楞说。
“跳广场舞是我们这边最受欢迎的活动之一,家里没有什么特殊事情,我都会过来跳跳。通过跳广场舞,可以增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对身体健康也有好处。”来自新疆的商户希尔艾力·阿卜杜热合曼说。
天马商贸市场每年开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系列主题活动,增进各民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通过集体过春节藏历新年、端午节、重阳节和跳广场舞、一族一节、集体过生日、“种民族团结之树”等方式,加强各民族风俗习惯与传统文化的体验分享活动,促进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融合,形成守望相助、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
成果丰硕 荣誉连连
“在天马商贸市场的成功探索之路上,我们深刻认识到‘民族团结+N’工作模式是我们实现繁荣稳定的坚实基础。我们精心搭建各类平台,不断创新机制,通过举办丰富多样的活动,有效促进了各民族在空间布局、文化传承、经济发展、社会交往和心理认同上的全方位嵌入。”张国良说道。
在这片繁荣的市场中,各族商户相互尊重、平等合作,共同营造了一个互助共进的良好氛围。这种和谐共处的景象,不仅赢得了各族商户的广泛赞誉,也让商贸市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赢得了自治区、山南市、乃东区三级的多项荣誉。
“除了日常临铺间的相互帮助,我最期待的便是春节的到来。”回族商户阿伊莎满脸笑容地说。据了解,每当春节临近,整个市场都会沉浸在一片喜庆的氛围中,商户们纷纷张灯结彩,准备各种庆祝活动。大家聚在一起,挂灯笼、贴春联、准备年夜饭,共同分享着各自家乡的春节习俗。
目前,在公司的38名员工中,藏族、撒拉族、彝族、满族、汉族等各民族员工和谐共事;512户入驻商场,藏族商户占42%、回族商户占24%、汉族商户占20%,门巴族、维吾尔族、土族、彝族等少数民族占14%,其中有17对民族通婚的家庭。不同民族的商户在经营中互相学习、互相借鉴。藏族商户擅长制作传统手工艺品,汉族商户在营销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他们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生意的效益,形成了互利共赢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