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日报》 《西藏日报藏文版》 《人民日报藏文版》 《西藏商报》 《西藏法制报》 《西藏法制报藏文版》

2024年07月09日

行在悬崖边上

刘志雄

           昌都,位于西藏东部,有着“藏东明珠”之称,在西藏当地,流传有“阿里最远,那曲最高,昌都最险”之说。

见识过怒江七十二拐的陡,体会过浪拉山的高……迄今为止,昌都的道路之险,最让我感到心惊肉跳的还是那次去芒康县曲孜卡乡拉久西村海拔4800多米的养蜂基地采访。

那条道路的险,让我第一次真正感到了恐惧,就连现在回想起那时上山的情景,仍然心有余悸。

从海拔4448米的红拉山开始,采访车沿着悬挂在半山腰的214国道驶往云南方向,行走于峡谷之中,山的峭拔让我惊叹不已。望着远处山顶被白雪覆盖,延绵至天尽头的群山,我的心情却显得特别的舒畅。

峰回路转,不经意间,车子突然拐上了一条弯曲狭窄且没有护栏的沙土路,以仰30度向上爬升。这是一条蜂农们为了运输蜂蜜,临时在悬崖边上凿出来的小路,只能容一辆车通过,路外侧是陡峭的悬崖和绵延不绝的大峡谷。

小路的路面沙土柔软,前一辆车行驶在上面时,车轮碾过,灰尘漫天,尘土卷着碎石滚下悬崖,阻挡了司机的视线,司机稍不注意后果不堪设想。

山路弯曲,多是死弯,车行转弯处,坐在副驾驶座上,明显感到车头已经探出悬崖边缘,让我忍不住惊叫,原本舒畅的心情荡然无存,惊悚瞬间充满了全身。

望向车窗外,车轮一边压在崖壁上,另一边紧挨着路沿,贴着深渊而行,稍稍再偏一点,就可能掉下万丈深渊的峡谷中。

坐在车里的我,双手紧抓把柄,手心冒汗,两脚顶在底板,双腿发软,后背压靠座椅,全身僵硬,嘴里不停地念叨“平安是福、平安是福……”脑海里一直懊悔着自己为什么要来这里采访。

经过十几分钟的煎熬,一路战战兢兢,终于到了养蜂基地。这里虽说是基地,其实就是高山上的一个小山坳,车子在这里连掉头的地方都没有。

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下车后,我跟两位藏族司机益西和扎西说,等一会下山时,宁可走路,也不想再坐车了。他们安慰我说:“不要害怕,多走几次就习惯了,这种路对我们来说没什么可怕的。”下山时,整个行车过程中,看着驾驶经验丰富的扎西熟练的操作,才使我的恐惧得到了缓解。

即使这样,采访结束回到拉久西村,我那颗久悬的心还是在颤抖,无法平复下来,全身无力地瘫在采访车上,浮想联翩……

然而,这样惊悚的路段,对于昌都融媒体中心的扎西旺堆等同仁们来说,却是家常便饭,见险不惊。看着一脸惊恐的我,扎西旺堆笑着说:“其实拉久西这条路还不算险,我们下乡采访遇到过比这更危险的路,当时车轮子已有一半是悬空的,习惯了就无所谓。”

回到昌都市区后,有人劝我说:“刘老师,您是援藏人员,以后就不要去那么危险的地方了。”

虽是好意关心,但好新闻永远在路上,如同最危险的地方才能绽放最美丽的雪莲。记得刚毕业进报社时,当时的总编辑张丽玲教导我们:“新闻是要从路上、从各单位去获取的,而不是坐在办公室里等来的。”从那刻起,奔走在路上去获取新闻资讯就成为我的一种工作习惯。

昌都融媒体中心的同仁们始终保持着工作激情和事业热情,也让我学到了“挑战极限,尽善尽美”的敬业精神。在西藏,我和昌都融媒的同行们一起跑、一起干,让行动成为最通用的语言,在奔跑的路上,为援藏事业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作者系福建省第十批援藏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