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卢文静 格桑伦珠
今年以来,城关区夺底街道维巴村党总支协同拉萨市委政法委驻村工作队坚持党建引领,聚焦“三大目标”,坚持“四化融合”,实施“五项工程”,按照“五五工作法”持续不断推进基层治理效能大提升,着力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自治为基、以法治先行、以德治育魂,把握“三治结合”金钥匙,逐步走出一条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之路,激发基层发展活力。
“党建+网格” 严密组织体系
维巴村坚持党建引领,建立健全党建工作机制,压实党总支书记履行党建第一责任人职责。维巴村坚持每月召开党建工作专题研究部署会议,研究分析当下党建工作重点难点问题,截至目前,共召开专题研究会4次,研究解决事项9件,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谋大事、抓关键”的核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同时,驻维巴村工作队利用自身便利条件定期对网格员进行专题培训,有效提升网格员组织协调、维护稳定和服务群众的能力,使网格员在社会维稳、矛盾排查、反电信网络诈骗等各个方面发挥自己的光和热。维巴村网格员每月对群众信息进行一次采集更新,补充完善综治信息1000余条,不断深化网格治理。
此外,维巴村还利用网络微信群等线上解答群众疑问、发布惠民信息,实现“联系群众无盲点,网格对接无缝隙,村居服务无遗漏”的治理格局,帮助群众能“看见网、愿用网”,不断深化村党总支抓网格支部、网格支部管网格员、网格员带动党员中心户、党员中心户引领群众的“抓管带领”机制,进一步下沉治理资源,推动村委会从“行政末梢”向“治理枢纽”转变,构建“村大党委、村党总支、网格党支部、楼院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五级组织架构,实现组织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有形有效覆盖。
“网格+法治建设” 实现高质高效服务
社区作为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其治理成效直接关系到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的和谐稳定。2024年,维巴村聚焦社会治理现代化要求,将法治文化与群众生活融为一体,利用网格这个神经末梢常态化开展普法工作,依托街道派出所、村警务室,将警力融入网格,做到矛盾纠纷早发现、早重视、早调处、早解决。截至目前,维巴村开展普法培训3次、普法宣传11场次,受教育群众2000余人次。
同时,为促进乡村法治建设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引导群众增强法治意识,做到办事循规依法、遇事主动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维巴村在便民服务中心设立流动人口服务点、民族团结服务点和普法宣传点,推进便民服务流程化。2024年以来,维巴村共受理、处置、代办、登记事项1000余件,办结率达99%,受理调解各类民间纠纷30余件,调解成功率96%,做到今年以来全村无民转刑案件发生、无矛盾纠纷因调处不及时或不当导致事件升级、无群体性械斗和群体性越级上访事件,实现了“小矛盾不出村、大矛盾不出街道”的工作目标。
“网格+村民自治” 提升治理效能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村民自治在乡村治理中处于基础性地位。近年来,维巴村以自治为基,培育居民自治力量,完善落实“一事一议”“四议两公开”等民主议事决策制度,广泛征求群众的意见建议,在充分尊重传统民俗的基础上,制定了符合当地实际的《维巴村议事协调制度》《维巴村积分制方案》等制度,引导群众参与修订村规民约,积极推进“三务公开”透明化,保障群众知情权,提高群众自治参与度,号召群众“参与管、一起护、共同督”,让群众成为基层治理的受益者、参与者和建设者。
同时,维巴村充分发挥老党员、老干部、宣讲员等示范引领作用,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将工作重心聚焦到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上,听民意集民智聚民心,让群众更好地参与乡村治理,构建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自治新局面,激发群众主动参与村级事务的热情。
此外,维巴村充分运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大力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讲活动,让群众明白“惠从何来,惠在何处,恩向谁报”;充分发挥村级妇女联合会、共青团作用,引导村民崇德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达到春风化雨育新风的效果;运用身边人、身边事的榜样力量集中开展宣讲活动24次,推动形成良好风尚,催生出新时代邻里守望、互帮互助的新时代文明乡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