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日报》 《西藏日报藏文版》 《人民日报藏文版》 《西藏商报》 《西藏法制报》 《西藏法制报藏文版》

2024年06月28日

赤多三迁

本报记者 万靖 赵书彬

赤多乡位于那曲市索县中南部,平均海拔3900米,距索县县城78公里,地处怒江高山峡谷,交通状况较为艰险。

3年的时间里,赤多乡政府进行了三次搬迁。近日,迎着夏日细雨,记者一行从索县县城前往赤多乡,探索“赤多三迁”的故事。

沿着盘山公路一路向上,到山顶处,细雨已变成绵绵白雪。登高望远,河谷里满目苍翠,即使山间和草地上覆盖着一层白雪,还是能感受到扑面的绿意。稍开阔处,三两相伴的牧户房屋与周围连绵的云雾、葱郁的山色相得益彰,给这片空旷的空间带来了别样生机。

“你弯腰仔细看看,薄雪覆盖下的绿草间还夹杂着独特的红棕色草,我们称其为‘草中贵族’。”同行的索县融媒体中心主任张佳佳打趣地说道。

翻越了两座高山后,开始往下沿蜿蜒的河谷前行。一路上,林木拥溪而生,与牛羊、飞鸟相映成趣。

近两小时车程后,山脚处一排排整齐划一的藏式小院出现在眼前,院子前伫立的篮球架尤为显眼。

“这是棚户区改造房,2021年赤多乡政府暂搬迁至此;我们再往前走,这栋楼是乡里的扶贫产业楼,2020年乡政府暂搬迁至此;2023年乡政府已搬迁回改建后的原址,办公住房条件大为改善,所有干部职工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张佳佳介绍时注意到路旁干活的人,停下了车,“这不是乡党委书记刘华阳吗?”

“这一路颠簸累了吧。我就不和你们握手了,满手都是泥。”索县副县长、赤多乡党委书记刘华阳揉搓着手上的泥土,迎上前来,边打招呼边介绍,“过几天乡里要举办‘乡村振兴 那曲奋进’赛马活动。我们把这块河滩防护地填平,作为群众比赛场地,大家平时也能在这里娱乐。乡里实在找不到更开阔的地方了。”

一小时左右的车程后,山腰处改建后的乡政府映入眼帘。乡卫生院、乡完全小学、乡派出所等,呈阶梯状分布在乡政府周边各坡层。

走进乡政府,右手边是一栋6层楼高的崭新职工周转房,左手边是一排规划合理的办公房,正对面是一间窗明几净的职工食堂……

“现在的乡政府水、电、网、暖全通,干部职工们住得舒心,工作干劲也很足。”赤多乡乡长洛朱晋美说。

“为何乡政府会三次搬迁?最终为何又搬回了原址?”带着出发时的疑虑,记者追问道。

(下转第三版)(上接第一版)

“畅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不能缺了阵地。”洛朱晋美娓娓道来,前些年,乡里发生了两次地震,职工周转房和办公楼发生倾斜,成为危房,商量后决定暂搬到乡扶贫产业楼;因乡扶贫产业楼过于拥挤,经多方沟通协调,一年多后,又将乡政府暂时搬迁到一旁的棚户区改造房。乡里本计划将乡政府重建到棚户区改造房这一带,可在征询群众意见时,绝大多数人反对,最多的担心是学生的就读环境:“棚户区改造房区域在河谷,冬天太阳只能照射4小时左右。乡政府搬迁后,乡里的学校也会搬迁至此,可是这边阴冷的气候环境不利于孩子学习生活。”最终,他们决定在原址上重建新的乡政府。

因地形、气候等各方面因素,赤多乡道路还未全部硬化。夏秋季节,这里易发山洪、泥石流灾害;冬春季节,道路易结冰。为保障道路畅通,乡里干部都会利用休息时间,去各道路检查排查,发现问题第一时间开展保通工作,保障群众出行方便安全。

“有一次在抢修保通工作中,我们遇到了前来调研的工作组。交谈中他们开玩笑地说‘赤多乡的干部看着不像干部,像农牧民群众。’我们也开玩笑回复‘这充分说明我们的工作做到位了,能与群众打成一片’。”说完,刘华阳发出了爽朗的笑声。

怒江从赤多乡穿过,为保证群众渡河安全,跨江桥拔地而起;为尽可能满足孩子打篮球的心愿,在稍开阔处,篮球场上欢声笑语;因交通不便,大型活动举办较少,今年1月,赤多乡举办了一场大型赛马活动,并邀请了周边县乡群众参与……

怒江河畔,赤多三迁,为民服务底色不断擦亮,迈向乡村振兴的步履也愈加铿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