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丹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就是要为农民提供高质量的精神营养,为乡村振兴凝心铸魂,激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筑牢文化根基、汇聚精神力量。
重视乡村文化建设,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精神支撑和文化条件。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无论是“塑形”还是“铸魂”,我们都必须高度重视乡村文化建设,坚定乡村文化自信,扎紧文化之“根”、铸牢文化之“魂”,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精神支撑和文化条件。一是以乡村文化阵地建设和文化平台搭建为抓手夯实党建基层服务阵地,让基层党组织、广大党员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成为文化阵地建设的倡导者、传播者、弘扬者、实施者;二是加大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力度,突出文化为民、文化惠民的主线,加强农村文化市场监管,统筹城乡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布局和资源配置,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村民基本文化权益,让广大农民群众在丰富的文化体验中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三是在加强乡村文化建设过程中,始终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保留乡土味道、乡村风貌,避免“千村一面”,充分利用好各乡村文化资源优势,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绘就百花齐放、五彩缤纷的乡村文化振兴画卷。
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助力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只有不断坚定广大农民群众的文化自信,始终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引领,积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汇聚强大精神力量,实现乡村全面振兴。一方面,着力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挖掘优秀传统乡村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另一方面,进一步发展文化生产力,促使新质生产力与优秀传统乡村文化实现更高水平的融合,加大对“三农”题材文艺创作生产的投入和支持力度,培养乡土文化人才,扶持民间文艺团体,提炼本土文化特色,推出优秀文艺作品,从而实现对农民精神文化思想的“反哺”。
大力振兴乡村文化,赋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又指出:“我们要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使命感,为推动新时代乡村文化振兴、筑牢文化自信之基提供了重要遵循。从中国特色的农事节气,到大道自然、天人合一的生态伦理;从各具特色的宅院村落,到巧夺天工的农业景观;从乡土气息的节庆活动,到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从耕读传家、父慈子孝的祖传家训,到邻里守望、诚信重礼的乡风民俗,等等,这些都是中华文化的鲜明标签,都承载着华夏文明生生不息的基因密码,彰显着中华民族的思想智慧和精神追求。全面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就是要传承发展好农耕文化,延续文化自信的根脉,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充分发挥其在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农民群众对乡村文化的高度认同感和强烈归属感,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厚植文化自信根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强大精神力量。
(作者单位:陕西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