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日报》 《西藏日报藏文版》 《人民日报藏文版》 《西藏商报》 《西藏法制报》 《西藏法制报藏文版》

2024年06月04日

难忘第一次骑马

      王文生

骑马,可能很多人都尝试过,但大多数都是在马场或者在公园里,作为一种娱乐或休闲,体验的是一种惬意和潇洒。而我的第一次骑马,是因为工作需要,感受到的是惊悚和磨难,不仅是因为第一次骑马,更因为那一天骑了近十个小时的马。晚上回到驻地后,发现屁股都磨破了,汗水和血水把内裤都染红了,此后的一个多星期,只能站着上班,趴着睡觉,所以终身难忘。

那是1995年7月下旬,我刚到西藏工作一个多月,还有高原反应。为了加快墨竹工卡县经济发展,积极开发全县的矿产资源,急需到实地勘察,设计开发规划,以便更好地引进资金和技术。

驱龙铜矿是我们的首选,它坐落在拉萨市墨竹工卡县甲玛乡,是一座海拔5550米的高山。离县城有几十公里,是一个铜含量高、储量大的铜矿山。那天早上六点多,我带着县乡镇企业局的洛珠局长和几名地矿技术人员驱车出发,一个多小时就到了甲玛乡的一个小山村,前面已无行车路,我们要骑马前行。我从来没骑过马,但要到矿点考察,步行是不可能的,所以只能骑马,幸好甲玛乡的乡长已在村里帮我们挑选了几匹好马,在乡里等着我们。

西藏的马虽然没有新疆、内蒙的马那样高大,但它们却善爬山,能驮物。当他们得知我是第一次骑马时,特意给我挑选了一匹性情比较温顺的母马,在甲玛乡乡长的指导下,我们系好了马鞍,跨上了马背,拉着缰绳,一行七八个人组成的马队向驱龙山出发了。因为是第一次骑马,人坐在马背上,既有点兴奋,又有些紧张,兴奋的是终于可以感受骑马的滋味了,紧张的是怕骑不好,会不会从马背上摔下来。马队在崎岖的山路上慢慢走着,沿途青山绿水,草地里还开着不知名的小花,远处蓝天白云,但我无心观赏,一手紧紧抓住缰绳,一手抓住马背上的马鞍,两眼直盯着前面的山路,战战兢兢地跟着大家前行,越走山越高,越走路越窄,我骑的马已远远落在了马队的后面,帮我们赶马的老乡不时用树枝敲打我骑的马。刚赶上前面的马,因为山路太窄,把同行的马挤了一下,那匹刚烈的马一脚踢来,我的马没被踢着,却不偏不斜地踢到了我的小腿,一阵剧烈的疼痛让我差点从马背上跌下来。为了不影响大家赶路,我忍住疼痛,一声不吭地跟着大家继续往前赶。

走了半个多小时,因为山路崎岖、颠簸,一位地质技术人员突然从马背上摔了下来,此刻马也停下来了,还好人没事。检查后发现,原来是一路的颠簸使马鞍的绳索松动,才出现了这危险的一幕,随后,大家七手八脚地把马鞍重新系好,扶他上马继续赶路。谁知刚走到前面的一个陡坡,我的马猛一爬坡,我就从马背上滑落下来,重重地摔倒在地。因为马停得及时,虚惊一场,原因也是系马鞍的绳索松动造成的,我从地上站起来,拍拍身上的泥土,跨上马背继续前行,从马背上摔下来后,人没受伤,心情反而轻松了一些。

随着海拔越来越高,山路也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片碎石坡,山上的树没了,草没了,偶尔只见藏在石缝中的雪莲。山涧的溪水也因浸透了铜矿石由浅绿变成了深绿,整个山涧一片寂静,没有人烟,没有鸟鸣,连一丝风声都没有,人们说话的声音和马蹄声造成的声波,引发了一阵阵山石的滚落,“注意山石,注意安全”,带队的甲玛乡乡长一遍遍地的提醒我们。大家骑在马上,目不转睛地盯着前面的山坡,直到下午一点,我们终于到了驱龙山脚下,说是山脚,其实只是一个海拔5300米左右的坡地,此时,我们已经骑行了整整五个小时,大家下马,简单地啃了几口馒头,喝了点水,就要登上山顶,查看驱龙山的全貌,并绘制线路图,从下马的地方到山顶虽然只有海拔200多米,但因为坡度太大,不能骑马,只能自己爬上去,我拄着一根树枝,慢慢地跟着大家向上爬,每走一步,都觉得非常吃力,两只脚像被灌了铅似的,小腿一阵阵发酸,胸口发闷,像压了块沉重的石头,大口喘着气,心脏砰砰地跳着,就像瞬间要爆炸一样,走几十步都要停下来歇一歇,200多米的高度,途中整整歇了15次。这时我才理解为什么登珠峰的运动员最后几百米,要利用一天的时间来冲刺。

到了山顶,极目楚天舒,一览众山小,蓝天伸手可触,白云脚下缭绕,虽然大家都极度疲劳,但还是抓紧时间,寻找铜矿样本,绘制地形图纸,我坐在乱石上喘着粗气,一边看着周围的矿山,一边深思着开发的规划。猛然间,发现脚下有一点闪亮的星光,扒开乱石一看,竟然是一块比手掌略小的,如纸片一般的自然铜,地矿技术人员告诉我们,这是铜矿石经过多年的自然风化形成的,说明驱龙山的铜矿含量确实很高。等我们在山顶紧张地完成任务,已是下午三点钟,大家骑着马又急急忙忙往回赶,下坡路比来时略显轻松,有一段小路比较平坦,整个马队还奔跑着,随着马的奔跑,身体均匀地跳动,竟然还有一种比较舒服的感觉,晚上八点钟,我们终于回到了早上出发的小山村,这一天我们整整骑行了十个小时,虽然很累,但终于圆满完成了勘察开发驱龙铜矿的任务。

几年后,驱龙铜矿已由中国黄金公司,投资数十亿元,建成了一座大型铜矿基地,不仅为当地的农牧民提供了就业机会,还为县财政增加了收入,全县的财政收入也由当时自治区的倒数变成了后来的前列。每当人们说到这些,想到自己曾经为驱龙铜矿的开发,骑马实地勘察所做的前期工作,心中还是有一种小小的成就感。

(作者系江苏省第一批援藏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