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日报》 《西藏日报藏文版》 《人民日报藏文版》 《西藏商报》 《西藏法制报》 《西藏法制报藏文版》

2024年05月28日

双向奔赴,难忘真情

韩丽苹

西藏,我来了。

从决定援藏到奔赴西藏只用了8天的时间,2021年9月1日,我在机场泪别家人后,毅然西征。当飞机降落在日喀则机场时,我已经忘记几小时之前的悲伤,身在日喀则这个令我魂牵梦绕的远方。

这一天也是值得我永远纪念的日子,作为吉林省宣传系统唯一一位援藏的女技术人员,我被派驻到日喀则市融媒体中心。感谢上天给了我一副好身骨,高反一直与我无缘,我只休整了三天便带着好奇和向往走进了融媒体中心的办公室。

第一次走进带有民族风情的办公室,有一点做梦的感觉。掀开藏式门帘,一股浓重的藏香扑面而来。虽说工作性质没有改变,那些熟悉的采访设备——话筒、摄像机还像老朋友一样静静地在办公桌上等待着我的到来,但对面的藏族同事突然对我说“韩老师好!”这句带着西藏口音的亲切问候和以往听到的还是有点不太一样。对于我的东北口音,他们也兴致勃勃地学了起来:“咋的了,啥呀?”在这种欢乐祥和的氛围中,我开始了为期4年的援藏工作。

11月27日,第一次接到外出采访任务,我没听错,要去定日县、岗巴县。此时的小心脏已经不由我控制,兴奋得要跳出来和我一起去领略西藏的风土人情。

这次采访任务是日喀则暖冬“六送”实践活动,还没到采访点,我们就看到好多群众抱着孩子,手拿板凳,嘴里还不停地说着什么,急匆匆地奔向县中心广场。广场上已经搭好了戏台,演员就位、观众就位,虽然我是带着采访任务来的,但此时这阵势我绝对是最有发言权的受访群众。日喀则市民族艺术团的演员们穿着华美的戏服,弹着扎木念琴,载歌载舞,展现出日喀则深厚的文化底蕴,这种忘情的表演在我看来是西藏人民热爱生活、热爱祖国最酣畅淋漓的表达。我时刻观察着台下的观众,从开场第一个节目开始,他们的眼睛就没离开过舞台,嘴角时刻保持上扬,时而举起手机拍摄留念。随后诙谐幽默的小品、相声登场,只要观察观众的表情,就知道这种接地气、聚人气的文艺节目是多受观众喜爱。我随机采访了几位台下的观众,他们说,一听说有演出就早早来了,他们盼着市里的老师们可以多来这里演出。

广场的另一侧还有“送政策”“送图书”“送电影”“送理论”等活动,吸引了许多农牧民群众参与,通过这种喜闻乐见的方式,让群众在这个冬天真正感受到了党的关怀和温暖。

有一种热爱叫“双向奔赴”,尤其是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有这样一群人,为了工作,他们总是毫不犹豫地奋勇向前。我与2位歌唱演员来到海拔5000多米的岗巴县的一个边防点,慰问这里的民警和巡边员。下车后,保持着笔挺站姿、脸上挂着微笑的民警与歌唱老师一一握手,我用相机记录了长期坚守在这方圆百里,终年与孤独、枯燥相伴的民警。歌唱演员更是怀着对守边民警的敬意,引吭高歌,歌声时断时续,演员们嘴唇泛紫,他们突破自己的极限,完成了在最高海拔地区的慰问演出,这也是我从业以来未曾经历的采访。

随着工作量的增多,下乡采访已经是家常便饭,有时我也会主动请缨下乡采访,此时少了最初的兴奋,多了一份对记者工作的热爱。2023年7月,我随第八批援藏队医疗组走进昂仁县嘎卡镇多旦村下乡送医送药,尽显医者担当。7月的太阳真毒,山上没有一点遮挡物,每个人包裹得严严实实,但里边不透气,外边又炙烤,那滋味真的不好受。三名援藏医生刘东辉、李勇海、杨彦昊背着药箱,提着药品,刚坐下就被村民围了起来,他们没有停留片刻,忍着高反带来的痛苦,诊脉、测量血压、解答病情。市民委援藏干部乌力吉木仁,忙前忙后地维持秩序,发放带来的宣传手册及慰问品。我一边记录下每个人忙碌的身影,一边观察着村民们的真实感受。诊断完后村民们手里拿着药品,脸上露出笑容,不停地说着“突其奇”表示感谢。村民热情高涨,也让医疗队员们深切感受到了高原地区医疗下乡的必要性以及医疗援藏的重要意义!

援藏是一个很特殊的经历,4年的西藏生活已融入我的血液。人生能有这么一段纯粹的生命时间,让我感受到心灵的净化和精神上的升华,弥足珍贵。此时此刻我只能说一声珍重,汉藏情谊万古存,吉藏手足一家亲!

(作者系吉林省第八批援藏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