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五一”假期日益临近,旅游产品预订日益火爆。多家旅游平台数据显示,今年“五一”旅游热度在去年高位基础上稳中有增,中长线旅游将成为市场主角。同时,在各地特色文旅标签加持下,诸多下沉旅游目的地受到欢迎,折射出在“假日经济”的助推下,旅游市场的持续火爆。
“青春没有售价,硬座直达拉萨”“趁着假期奔赴高原,去圆多年的梦和期盼”,在不同在线旅游平台、社交媒体,关于“西藏游”的热度持续飙升,众多游客将假日旅游目的地定位西藏。“五一”假期也是历来西藏旅游最为火爆的时期之一,特别是近年来,我区各地持续做优“旅游+”,努力补齐短板弱项,丰富产业形态,联动发展高原观光、生态康养、休闲度假、边境游、乡村游、文化游、红色游等,推进“吃住行游购娱”提质扩容、“商养学文体农”深度融合,推动旅游业持续火热。今年一季度,我区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422.59万人次,同比增长65.24%;实现游客出游总花费38.49亿元,同比增长89.57%。
可以预见,即将到来的“五一”假期,我区旅游市场又将迎来进一步“升温”。面对汹涌而至的流量,面对当下旅游市场个性化、多样化、精细化、重体验等突出特点,如何遵循假日市场特点规律,进一步完善旅游产品供给,培育好“旅游+”新业态,让游客有更好的旅游体验,这是必须时时思索、着力解决的课题。
越是被网友关注、被消费者“青睐”,管理手段越要丰富、服务越要细致入微。节假日期间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增强服务效益,是服务部门提升治理水平的重要体现之一。游客期待出行体验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越来越高,相关服务部门应自觉形成换位思考,以服务对象最大利益化为标准,持续改进服务质量,不断提高服务水平。连日来,无论是我区铁路、民航等部门增加运力投放、加强安全检查、细化旅客服务,还是各地纷纷发文要求严格执行旅游产品和服务标准规范,杜绝降低服务品质和以次充好,或是市场监管部门在重点景区、网红打卡地等场所开展执法检查,依法查处涉旅违法违规行为,聚焦的都是“服务”与“质量”的充分保障。各地要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全要素,从一道菜、一间房、一杯茶、一项温馨服务、一件文创产品着手,加强游客出游服务保障,体现西藏旅游的服务温度。
有人曾用4个“什么”来概括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游客喜欢什么就提供什么,不喜欢什么就改正什么。”的确,坚持品质至上做好假期旅游服务,是满足广大游客美好需求和提升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关键之举。旅游质量是由景点所在地区的整体综合环境决定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疏漏,即使发生在景区之外,都有可能引起游客的“吐槽”。尤其是节假日,平常被忽略的服务缺失,会因为游客激增成倍放大。宰客、强制购物、虚假宣传等问题,从个案上来讲是在给游客“添堵”,从影响上来说则是给旅游业抹黑、添乱。因此,聚焦“服务”护航假日旅游,不能靠喊口号、表决心、明态度,而是要将责任的板子压实,强化安全防范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全方位保障旅游者合法权益,用好大数据和信息化手段,建立完善智慧旅游服务平台,动态掌握、及时解决群众诉求,以精细化举措提高旅游服务的效率和精准度,满足旅客多元化需求,以优质服务提升游客满意度、赢得好口碑,让流量变“留量”。
优化旅游服务模式,提升管理水平,是一项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系统工程,必须久久为功、全面发力。期待通过各方共同努力,我区“五一”旅游市场能够延续今年以来的良好开局,不断提升西藏旅游美誉度和游客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