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富,先修路”。这句耳熟能详的俗语,是昌都市卡若区俄洛镇孔玛村发展变化的真实写照。
从昌都市区出发,翻山越岭驱车行驶近一个半小时,我们来到了藏在大山深处的村庄——孔玛村。平坦整齐的公路和一栋栋漂亮的藏式两层小楼映入眼帘,一些村民拿着编织袋、钳子等工具正在清理地上的垃圾。
出生于1958年的洛松群培,如今是孔玛村党支部书记。谈起家乡的变化,洛松群培指着村口通往昌都的路说:“我印象里最深刻的是这条前后修了三次的路。”
过去,由于大山阻隔,孔玛村闭塞落后,运输物资难度大、成本高,严重制约了孔玛村的发展。1975年,洛松群培和同村人一同参与了沙贡乡分岔路口到孔玛村的开路工程。他说:“那时我们完全是从高山峻岭中开辟出一条新的路,每天的工作非常辛苦,但想着这条路对家乡老百姓的巨大作用,一切辛苦也觉得值了。”
虽然孔玛村通往外界的路修通了,但受恶劣天气影响,孔玛村的土路每年都要经历夏天被雨水冲毁、冬天被大雪封路的困境。2011年前后,这条土路迎来新一轮的修缮。但孔玛村海拔较俄洛镇高出600米左右,坡陡且路段多为上坡路,最终只能在原来的土路上稍作加宽。
“如果想要村民过上更好的日子,这条路是远远不行的。”2013年,当时还是俄洛乡乡长的布措借昌都地委书记调研的契机作了相关汇报。不久,乡里就收到政府要投资修路的消息。
经过多轮勘察、设计、施工,2019年,连接孔玛村与外界的这条土路蜕变成了崭新的水泥路。
“这条路是我们与外界联系的唯一枢纽,这条路的每一次变化都是我们幸福生活变化的转折点。”洛松群培说。
(下转第二版)(上接第一版)
在此期间,孔玛村也迎来美丽乡村建设。新修了党群活动中心和村幼儿园,一栋栋漂亮的藏式小楼拔地而起,孔玛村面貌焕然一新。
“以前生病,完全靠村医。稍微病重一点的,常常在路上耽误治疗。现在路通了,不管是求医问药还是其他什么事,去市区、乡镇便利多了。”孔玛村党支部副书记向巴次仁说。
“自从修了路,村里上学的小孩就轻松多了。”“修了路,我们家的孩子都外出务工了,收入比在家务农多多了。”谈到修路后的变化,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起来,大伙脸上是藏不住的笑容。
次仁顿珠是村里公认的勤快人,先后参加过镇人社局组织的装修装饰工、钢筋工培训班。农闲时,他会到工地上打零工,或是帮亲戚开车跑运输。他的妻子郎加卓玛也在第四高级中学食堂找到一份长期工作。
“以前一年到头都难得出村,现在路修好了,我们也买了摩托车和小车,无论出去打工还是办事,都非常方便。”通过夫妻俩的努力,次仁顿珠一家住进了129平方米的小楼房,生活越过越滋润。
临走前,孔玛村选派支部书记江永仁增告诉我们:“今年还要投资近600万元进行道路修缮和延伸,村民也都进行了各个工种的培训,到时候他们都可以通过参与建设增加收入。”
路通了,孔玛村变美了,让我们共同期待孔玛村更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