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文慧 王杰学
“谢谢!太感谢您了!辛苦啦!”近日,记者走进拉萨市城关区综治中心,正好遇见唐先生等人向人民调解员旦增卓玛道谢,然后他们带着满意的笑容离开。就在不久前,困扰他们多时的140万元欠薪纠纷,在这里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今年3月5日至4月20日,唐先生等105名工人在城关区务工后遭遇欠薪。城关区综治中心接到调解申请后,该区人民调解委员会迅速介入,促使双方达成协议:6月20日前,欠薪公司将足额支付所有工资。
这仅仅是城关区综治中心高效运转、化解矛盾纠纷的一个生动瞬间。今年以来,拉萨市城关区以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为抓手,着力构建“党委统筹、政法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基层治理新格局,将综治中心打造成雪域高原感知社情民意、化解矛盾纠纷的“神经中枢”,稳步迈向社会治理现代化新征程。
“只进一扇门”: 矛盾化解有了“终点站”
走进城关区综治中心,接待大厅宽敞明亮,简洁明晰的办事引导标识让人一目了然,左侧显示屏上滚动着来访信息与案件信息,一体化开放式的受理窗口整齐排布,各项工作井然有序地进行。
“无论是家长里短、经济纠纷,还是邻里摩擦,群众只需跑这一地,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金钥匙’。”城关区综治中心主任德吉卓玛介绍。
城关区综治中心充分统筹资源力量,已整合诉讼服务、检察服务、法律服务、信访接待四大功能,并设立矛盾纠纷综合调解室、劳动仲裁庭、简案速裁庭等特色功能室,形成“1+N”多元解纷矩阵,真正实现了群众诉求“一扇门进出、一揽子受理、一站式调处”,让“最多跑一地”从口号变为现实。
2024年8月,城关区综治中心已完成提档升级工程,中心占地面积400余平方米。同时,遵循便民利民原则,将区级综治中心选址于老城区核心区域,配套建设无障碍通道、休息区、自助服务终端等设施,统一规范标识、制度上墙,确保群众“找得到门、办得成事”。按照矛盾纠纷化解法治化“路线图”,科学设置引导受理区、多元化解区、指挥调度区等区域,确保办事群众一目了然。
“拧成一股绳”:
联动联调跑出“加速度”
今年3月9日,工人戴某在工地受伤,后确诊半月板损伤。与所在公司就赔偿问题协商无果后,他来到城关区综治中心求助。
综治中心迅速启动联动机制,人民调解(法律咨询)窗口与诉讼服务窗口协同发力,双方自愿达成调解:公司相关负责人赵某一次性支付戴某人身损害赔偿21000元。
此类高效调解案例的背后,是城关区综治中心强大的资源整合与联动能力。
综治中心采用“常驻+轮驻+随驻”模式,统筹政法各单位、信访和人社等7部门业务骨干常驻综治中心,轮驻部门按需动态调整。同时,织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调解网络,实现法官、检察官、警官及专职调解员、网格员(“三官两员”)全覆盖,统筹77个调解组织、506名专兼职调解员力量,形成多元共治的联调格局。
机制创新是提速增效的关键。综治中心制定《矛盾纠纷化解标准化流程》,实行“一窗受理、一网分流、一跟到底、一站解决”工作法;创新建立“三色预警”机制(绿色常规办理、黄色限期督办、红色提级处置),实现矛盾纠纷闭环管理;建立“电话回访+意见箱核查”双线监督机制,对已办结事项实行电话回访,记录群众评价意见,确保办事程序合法性、结果公正性、履职规范性;针对劳动争议、婚姻纠纷等高频案件,建立“一案一专班”机制,由区委政法委牵头协调人社、妇联等部门联合调处。
此外,城关区综治中心建立“双清单双督办”机制,实现“函单令”督办方式(提醒函、预警单、督办令),通过“日巡查+周分析+月评比”倒逼服务提升。今年以来,通过书面、电话、实地等方式下发督办提醒函23件、风险预警单5件,推动疑难案件化解周期缩短到30天以内。
数据彰显成效:城关区街两级综治中心成立以来,累计受理矛盾纠纷1207件,调解成功1146件,涉及金额1858万元。
“云端一线牵”:
智慧赋能解锁“新解法”
“没想到不用见面,隔着屏幕就把纠纷解决了!”今年4月,一起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的当事人由衷感叹道。因开发商逾期交房拒付违约金,双方争执不下。城关区综治中心受理后,考虑到当事人不便到场,果断启用“云上法庭”平台进行线上调解。通过“多元调解”微信小程序,双方视频连线、举证质证、达成协议,全程录音录像,高效便捷。
这是城关区综治中心智慧解纷的生动写照。综治中心以数字化改革为引擎,引入法院调解平台、西藏阳光仲裁等系统,实现矛盾纠纷“在线申请、远程调解、电子送达”全流程线上办理。截至目前,线上服务已达1.3万人次。
科技赋能不止于线上调解。综治中心依托“华为云APP”“雪亮工程”平台,实现日常巡查排查智能化、可视化,以“数智”驱动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
规范化建设运行带来“三降三升”的显著成效:治安案件发案率同比下降9.4%,诉讼周期缩短30天以上,转入信访办理的案件减少17%,矛盾纠纷化解率提升至85%,群众调处满意度上升至95%,部门协同效率提升3倍。基层治理正从“碎片应对”向“系统治理”转型突破,“小事不出街道、大事不出区”的治理效能日益凸显。
“我们的目标,就是让综治中心真正成为群众身边值得信赖的矛盾纠纷‘终点站’”。德吉卓玛表示,下一步,城关区将持续深化综治中心规范化、实战化建设,探索拓展“综治+民生”服务模式,将养老、就业等更多民生事项纳入服务范畴,不断提升辖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雪域高原描绘更加和谐安宁的基层治理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