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日报》 《西藏日报藏文版》 《人民日报藏文版》 《西藏商报》 《西藏法制报》 《西藏法制报藏文版》







2024年11月01日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共建公路美好环境

—2024年“中华环保世纪行·西藏行”之旅见闻

近日,新组建的2024年“中华环保世纪行·西藏行”活动组踏上征程,继续勇攀我区国家生态文明高地建设“高峰”——公路建设领域生态环境保护。

活动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共建公路美好环境”为主题,重点对我区G219主线及联络线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情况进行实地检查和法律宣传。活动组一行先后深入山南、林芝两地,翻雪山、迈高原、下林海,实地察看了诸多公路建设项目,发现广大项目业主、监理及施工单位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明显提高,规范开展了环评及水保监理、监测制度,临时用地规范使用情况得到重视,大部分项目对施工产生的施工废水、生活污水、施工噪声、生活垃圾等均进行了妥善的处理和处置,绿色公路建设有效推进,公路建设与自然生态环境融合目标充分实现。

因地制宜恢复植被

我区地域辽阔、地貌类型多样。对此,根据各条公路及各个路段所处的自然地理、地质环境和建设条件等的不同,分别采取不同的生态环保措施。

错那市正在建设中的境内G219联络线部分路段位于高寒草甸上。来到项目起点处的施工现场,一块块当地土生土长的草皮和其赖以生存的表层土壤一起被剥离、堆放在路基工程旁边,以备后期进行移植。

活动组成员、区生态环境厅副厅长达娃对施工单位的做法表示肯定,并开玩笑地讲道:“把我们这些人岁数全部加起来还没有这些草皮年龄大。”同时严肃指出:“要把它们好好保护起来,最后把它们按照方案进行科学移植。”

在林芝、山南低海拔地区的公路建设现场,活动组看到由于当地气候湿润或半湿润,降雨量大,设计方、施工方多采用树苗种植、草籽播撒方式恢复植被,效果良好。此外,个别企业在承建时为了保护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红豆杉群落主动选择改线,未造成破坏。

近年来,区林草局及时跟踪了解公路交通项目建设及周边生态状况,指导公路项目节约、集约使用林草地,对临时用地期满后督促用地单位及时进行恢复。

2024年以来,全区林草系统先后办理公路交通建设项目使用林地行政许可共计126宗,使用林地面积298公顷,征收森林植被恢复费4220万元。共计办理公路交通类项目草原征占用行政许可237宗,涉及征占用草地1480公顷,收取植被恢复费7511万元。批复涉及自然保护地公路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19宗,建设单位已按照相关规定办理了涉自然保护地手续,按要求制定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审核审批公路交通建设项目占用重要湿地和国家湿地公园2宗。

千方百计保持水土

在我区公路建设项目规划与施工过程中,应紧密结合工程特点和地区的具体条件,采取因地制宜的水土保护措施,以降低水土流失的风险。

走进林芝市朗县至山南市隆子县某公路弃渣场,记者看到洒水车在来回对弃渣场进行洒水降尘;弃渣场分层分台阶建设已完成,被规整得整整齐齐,沿河漏撒的弃土已清理完成;弃渣场靠河挡渣墙、靠边挡渣墙已建设完成,截排水沟已建设完成。

据了解,该弃渣场的林地、用地补偿费已缴纳、手续审批已完成。

注意填挖平衡,减少干扰、做好临时占地管控,采取必要的防护排水工程措施……每到一处施工场地,活动组必然认真、详细了解当地水土保持状况,为当地水土保持工作支招。

针对公路建设项目,我区水利系统主动对接、靠前服务,加快审批进度、提高审批效率,今年以来,全区水利系统共审批公路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280个。其中,自治区级审批12个、地市级审批268个。今年以来,全区各级水利部门严格落实属地监管责任,对全区公路建设项目开展了水土保持监督执法30余次,特别是自治区水土保持局重点对国道318线提质改造项目田妥村至根要乡段工程、省道201线克日至古巴段改扩建工程等项目点开展水土保持全过程监督检查。目前,总体公路建设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能依法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工作,有效防止工程建设造成的人为水土流失。

加强环境保护教育

发放公路建设领域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册、宣传页,反复叮嘱项目建设、监理和施工单位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知识学习宣传工作,生动形象地为项目建设、监理和施工单位讲解生态环境保护知识、算经济账……每到一处,活动组成员特别是相关单位部门负责同志都亲力亲为、耐心细致地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工作。

“环评是一种预评价,一定要好好看看环评报告,在施工过程中按照环评要求来,让环评报告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最少的扰动就是最好的保护。”

“一开始就要重视。越早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以后恢复的成本就越低。”

……

在2024年“中华环保世纪行·西藏行”真督实查工作中,活动组成员特别是相关单位部门负责同志把先进的生态环境保护理念、知识、实用技能传授给了各项目建设、监理和施工单位,使他们醍醐灌顶、立行立改。

近年来,全区交通运输系统畅通生态环保来信、来访、举报渠道,建立环保督察整改信息沟通、报送、联络机制。充分运用报刊、网站、微信公众号、抖音号等主流媒体和新兴媒体,并通过政府网站等公开和披露涉及交通运输领域的生态环保信息和典型案例。同时,区交通运输厅官网增加生态环境保护板块,对开展的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工作推进情况向社会及时公开,接受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