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日报》 《西藏日报藏文版》 《人民日报藏文版》 《西藏商报》 《西藏法制报》 《西藏法制报藏文版》

2024年10月29日

以“四治四力”促“共建共治”

—察隅县上察隅镇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径

■本报记者 谢筱纯 王珊

“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树木繁茂,根本在于根系牢固;国治国兴,根本在于基层善治。

多年来,察隅县上察隅镇积极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径,并形成了一种共识:身处新时代,必须要把基层治理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以“四治四力”提高基层治理的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才能让基层治理成效更好惠及群众。

坚持自治夯基,激发基层治理内生动力

随着党的组织体系全覆盖工作不断深入,要实现精准化治理、精细化服务,需要进一步把网格党建做实,把街道的组织动员、资源整合和管理协调三大属地优势落到网格中。

上察隅镇着力打造扁平高效的网格管理体系,不断夯实基层自治根基,选优配强网格长、网格员。压实网格长、网格员、联户长责任,不断增强农牧民党员在网格中的大局意识、身份意识、主动意识、奉献意识,提升群众参与基层自治的积极性。

进百家门、访百家情、听百家言、排百家难、办百家事、解百家忧、聚百家力,上察隅镇持续开展“七百”群众工作法,全面提升领导干部服务沟通群众和为群众纾难解困的能力,“把群众的事当作最要紧的事来解决”,让群众切实体会到党的政策、体会到政府的关怀。

今年以来,通过“七百”群众工作法,上察隅镇共收集群众长期未解决的意见建议40条,彻底解决14条,其中有5条是村“两委”组织群众自筹解决;项目申报立项26条,其中8条需长期跟踪。上察隅镇“一站式”矛调中心共接待群众来访144次,调解成功118起,调解成功率达82%,涉及资金1373.72万元,解决资金807.64万元,有效拉近了与群众间的距离,进一步提升了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突出法治宣传,强化基层治理保障力

法治是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基层社会治理的基础性保障。持续加大普法宣传力度,营造浓厚基层法治氛围,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环境,是强化基层治理的保障。

上察隅镇充分发挥驻村工作临时党支部和各驻村工作队的作用,深入推进“八五”普法和法治宣传“七进”活动,充分利用三、六、九月平安建设宣传等契机,以扫黑除恶、反间防谍、安全生产等内容为重点,着重向广大农牧民群众宣讲《反间谍安全防范工作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有组织犯罪法》《西藏自治区平安建设条例》《宗教事务条例》、防范网络电信诈骗等法律法规。累计发放宣传手册1500余份。

同时,上察隅镇组织干部到项目工地、群众家中开展安全生产、扫黑除恶常态化宣传,发放宣传单(册)、宣传标语,张贴扫黑除恶宣传海报。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宣传教育,上察隅镇群众的法律意识有了大提升,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观念有了很大提高。

厚植德治底蕴,增强基层治理感化力

没有群众道德意识的提升,再好的自治、法治也会沦为“泡沫”,一戳就破。基层社会治理既要通过以自治、法治“塑形”,也要注重发挥德治的教化功能。

上察隅镇把德治融入基层治理之中,强化思想道德“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感化作用。以松林村为试点,依托“红色文化家庭”,全面打造爱国主义和反分裂斗争红色教育示范基地。并充分发挥村规民约在基层治理中的重要作用。今年6月,上察隅镇组织22个行政村对村规民约进行进一步修订完善,把村规民约编写成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三字经”。同时,进一步破除陈规陋习、推进移风易俗、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自觉性和能力,让乡风民俗在潜移默化中引导群众崇德向善。

强化智治赋能,提升基层治理原动力

科技支撑、数字赋能是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为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察隅镇党委、政府以“数智赋能 智慧法治”为手段,积极巩固拓展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新思路,推进试行“智慧+”短信宣传工作,向辖区群众定期发送法律法规、扫黑除恶、自然灾害预警、安全生产等内容,预计发送各类宣传短信135万条,普及群众6000余人。

下一步,上察隅镇将持续推动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现代化工作,以“微服务”托起“大民生”,化基层“末梢”为治理“前哨”,让群众呼声有应声、难事变易事、忧心成舒心,让发展实绩更有温度、社会治理更有精度、民生答卷更有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