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日报》 《西藏日报藏文版》 《人民日报藏文版》 《西藏商报》 《西藏法制报》 《西藏法制报藏文版》







2024年10月08日

珠峰儿女迎盛世 砥砺奋进新征程 ——洛桑拉姆的幸福生活

■本报记者 李梅英

“现在生活舒服,病了有人管、上学免费、种地有补贴……”在日喀则市康马县少岗乡朗巴村日间照料中心,记者见到了83岁的洛桑拉姆老阿妈,健朗的话语里,满是对现在政策与生活的感恩。

上了年纪的她,坐在一群老人中间,戴着一副墨镜,显得有点酷。“因为有青光眼,不能直射强光。”康马县少岗乡朗巴村驻村工作队队长达娃朗杰解释道,像她这个年纪的老人,都安排了家庭签约医生。“村里医生定期给我量血压,洗眼睛、上眼药,既免费又方便。”格桑拉姆感激地说道。

格桑拉姆所在的村庄是朗东庄园所在地,小时候的她是农奴,“我家是朗生,我小时候就给主人家放牛羊,住着小小的地下间,屋子里就一条毯子和一个碗。”洛桑拉姆回想起小时候的日子,神色痛苦。

达娃朗杰介绍,1959年,西藏民主改革前,农奴被分为差巴、堆穷和朗生,其中朗生是没有生产资料,是领主的家奴,饱尝饥饿寒冷。

生于1941年的洛桑拉姆,幸运的是她在成年时赶上了民主改革,生下了10个孩子,“现在身边有两个,其他都迁居外地,子子孙孙加起来至少四十个了。”每年过年相聚时,家里20多间房,家人住起来也绰绰有余。她家占地500平方米的三层藏式楼房,在村里格外漂亮,“因为朗东庄园等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来村里的游客越来越多,我们还建议她家做成民宿。”达娃朗杰说道。

在格桑拉姆家的大院里,停着小汽车、运输车,走进家里,藏式风格的装修古朴典雅,整个房间窗明几净,洗衣机、冰箱、微波炉等家电应有尽有,这些跟城里别墅一致的装修细节,无一不彰显着洛桑拉姆家的富裕。

“多亏党的好政策,生活才越来越好。”格桑拉姆说,她家也从民主改革时候的平房,到前几年的二层安居房,再到现在的三层小洋房,格桑拉姆满心欢喜地说出了对国家感恩之情。

朗巴村位于国道562沿线,自然条件较好,发展潜力较大,不仅有全西藏保存最为完整的贵族庄园——朗东庄园,还有历史悠久的朗巴谐钦和摩崖石刻等文化旅游资源。该村曾被列为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协玛氆氇编制技艺传习基地,入选第五批全国传统村落名录。

朗巴村还有自己的石材厂,出产的页岩呈黄红色,深受当地群众喜爱,“去年,石材厂和朗东庄园门票分红60多万元。”朗巴村党支部书记普布多吉介绍,“这一切得益于乡村振兴项目的推进,朗巴村的页岩在周边村里供不应求。”

几年前,洛桑拉姆家入股合作社,仅去年就从村集体和合作社得到近5000元的分红。家里还有18亩土地,每年仅种植青稞也能实现自给自足,“有孩子在外承包建筑施工,孙女是国家4A级旅游景点朗东庄园的讲解员。”格桑拉姆满足地说,“在党的好政策下,我们的日子越过越幸福,我希望多活几年,最好健健康康活到100岁!”

近两年来,朗巴村大力推进乡村农文旅融合,实施乡村休闲旅游精品工程,依托自身资源优势,积极培育农事体验、婚庆表演、庄园观光、休闲民宿、餐饮服务为一体的“小而美”的乡村产业。坚信,洛桑拉姆家的日子一定会越过越好,她的梦想也肯定会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