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日报》 《西藏日报藏文版》 《人民日报藏文版》 《西藏商报》 《西藏法制报》 《西藏法制报藏文版》







2024年04月26日

与鹤为邻15年

—走近当雄县阿热湿地“守鹤人”尼玛顿珠

■本报记者 卢文静

三月,春回大地暖。拉萨市当雄县阿热湿地寒意渐退,黑颈鹤、黄鸭、斑头雁等多种珍稀候鸟纷纷“出镜”,它们时而展翅起舞,时而嬉戏觅食,让9600余公顷的阿热湿地变得更加热闹,成为当雄草原上最美的风景。

在阿热湿地内,当雄县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员尼玛顿珠正拿着望远镜进行日常巡查,当观察到黑颈鹤群体活动正常后,他认真地记录下来。

尼玛顿珠心里有放心不下的事情,那就是自己曾救助并放飞的黑颈鹤次罗。2023年10月,尼玛顿珠在例行巡查中发现一只左侧翅膀受伤的黑颈鹤无法飞翔,便将其带回家中,为其取名“次罗”。在历经5个月的治疗和康复后,尼玛顿珠将次罗放回自然栖息地,让它与同伴们一起继续它们的迁徙之旅。

次罗不是尼玛顿珠救助的唯一一只黑颈鹤。2009年,34岁的尼玛顿珠成为当雄县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员,“守鹤人”这个称呼也跟随了他15年。他回忆道:“上世纪80年代,阿热湿地大概有30多只黑颈鹤,随着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黑颈鹤的数量逐年增多,现在每年有2000只左右黑颈鹤在此停留。”

“刚放归的黑颈鹤由于救助时间长等原因,短时间内还不能融入成群的黑颈鹤当中,放归后总是独自走向另一边。我总是强忍着走上前的念头,观察它慢慢走近两三只黑颈鹤,再融入鹤群中。”看着次罗顺利融入集体,尼玛顿珠有些不舍,但更多的是欣慰,他明白只有大自然才是黑颈鹤真正的家。

守鹤15年,尼玛顿珠早已将黑颈鹤当做自己的孩子般守护。每年冬季,成群结队的黑颈鹤都会从色林措出发,向南迁徙以寻找更温暖的生活环境。而到了次年春季,它们又会北返,当雄县成为了这些珍稀鸟类迁徙途中的中转站,它们在这里歇脚、觅食,为接下来的旅程储备能量。

黑颈鹤在阿热湿地停留栖息期间,尼玛顿珠和同事们比以往更加忙碌。他们每天除了用远程设备观察黑颈鹤的迁徙动向,还要带着巡护设备到湿地周边巡护。他们会对受伤的黑颈鹤第一时间进行治疗和照料,并协助康复的黑颈鹤重返自然。

“生态好不好,看鸟的数量就知道。”近年来,数量逐年增多的黑颈鹤成群迁徙停歇或繁殖,正是对我区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的最美注脚。对于尼玛顿珠这位“守鹤人”而言,能为高原生灵和谐相处、生生不息尽绵薄之力,就是自己坚守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