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日报》 《西藏日报藏文版》 《人民日报藏文版》 《西藏商报》 《西藏法制报》 《西藏法制报藏文版》

2024年03月01日

陆立国:跨越山海,诠释光明的厚度

陆立国和家人。图由受访者提供

皮肤黝黑、个子不高,身着标志性的深色冲锋衣,做事雷厉风行……在工程现场,陆立国身上总是挂着一层土,很难让人联想到他是从上海来的援藏干部。

“西藏是我很向往的地方,援藏既是责任和使命,也是一种历练,一次提升自我的机会,希望自己能够实实在在地为西藏的建设贡献一份力量,而这也将成为我人生中最宝贵的经历。”国网西藏电力公司建设部工程前期与建设协调管理专责陆立国说。记者 谭瑞华

主动请缨 申请援藏

在踏上西藏这片土地之前,陆立国对西藏的了解仅限于徐千雅的那首《坐上火车去拉萨》。2023年4月,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发布招募通知,需要一名电网建设方面的技术人员前往国网西藏电力公司建设部支援工作。看到通知后,长期从事输电线路施工管理工作的陆立国心动了。

自2016年参加工作以来,陆立国经历了与电网建设相关的各个工作岗位,接触过的工程大大小小也有上百个,经验丰富。最后,带着一股不惧挑战的决心,陆立国主动请缨参加援藏。

今年33岁的陆立国,也是一名5岁孩子的父亲,当他决定援藏时,儿子刚刚上幼儿园,正是需要父母陪伴的时候,但妻子却告诉他:“你放心去工作吧,家里还有我和爸妈呢。”陆立国的父母在得知儿子要援藏后,也鼓励他安心工作,不要有任何顾虑。

有了家庭的支持,陆立国自然也有了更足的底气。得知陆立国报名参加援藏,有朋友来给他打“预防针”——到西藏后,因为海拔升高,身体会有许多不适,一定要做好心理准备。

“是不是送变电人常年在外,环境适应能力比较强,我居然没有高原反应。”陆立国说,刚到拉萨的第一天,他还暗自庆幸。结果第二天头疼、胸闷、流鼻血一个接着一个找上了他。“高反还真的是专治每一个嘴硬的人。”陆立国笑着说道。

建设电网 毫无保留

2023年7月,陆立国随国网西藏电力公司建设部参与山南市“十三五”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总体工程验收工作。当他跟随验收专家来到雪域边陲的山南市隆子县玉麦乡,见到卓嘎、央宗姐妹的那一刻,他深刻地理解了国家在深度贫困地区电网建设的意义。这里海拔高、地理位置偏僻、自然环境恶劣,是电网建设中“最难啃的硬骨头”,只是来开展验收工作,陆立国就已经感慨万千,“光是想象,就能知道当时我们电力人在建设过程绝对是攀登高峰,这真的太难了……”用他的话说,这是每个电力人践行“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的庄严承诺,也是“家是玉麦,国是中国”精神的延续。从这一次经历开始,陆立国正式开启了在雪域高原上的电网建设路。

随着工作的深入,陆立国也在思考,如何把国网上海电力公司的先进经验带到西藏,帮助西藏提高电网建设水平。虽然援藏时间不长,但陆立国已成为部门的中坚力量,工作中,部门同事都会问问他的意见。作为援藏干部,他也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同事们。

不畏艰苦 扎根雪域

2023年12月,作为国网西藏电力公司年底的一项重要保供任务,那曲市色尼区国能100兆瓦风电110千伏送出工程已进入最后的攻坚阶段,而工程现场正面临着最大的难点——跨越青藏铁路,线路不仅要跨越铁路本身,还有3条带电的铁路电源线。为确保工程顺利投运,作为具有丰富经验的帮扶人员,陆立国义无反顾地担此大任,并第一时间组织施工单位到达铁路跨越现场。通过实地勘察,陆立国发现施工现场地形坡度大,如果直接使用原方案风险较大,便当机立断重新测量跨越数据、制定换用了新方案。

在那曲的18天,陆立国经历了因突发情况施工时间被压缩到半天的极限,经历了极端天气下机械化设备无法运行、在海拔4700米靠人工放线拉绳的艰难,每天陪伴他的是零下20多摄氏度的气温、9级左右的大风……有一次,在去施工现场的路上,由于雪太厚,车子打滑,险些失控,陆立国还打趣道:“本来我想工作结束后,好好玩一玩雪,没想到车子先玩了。”

该工程自2023年9月25日开工建设以来,面对工期紧、任务重、施工难度大的严峻考验,所有建设者迎着大风作战,与暴雪较量,与时间赛跑。“我来之前,就听说在西藏有这么一句话——远在阿里、苦在那曲。我刚开始觉得能有多苦呢,结果是真的苦。但既然来了,就要像小草或格桑花那样扎根在雪域,保供这个词在上海虽然偶尔也能听到,但在西藏却是每时每刻真实上演。”陆立国说。

跨越山海 不虚此行

从东部沿海到西南高原,已经援藏近一年的陆立国谈及这段经历,他称之为“不虚此行”。

“之前我在科特迪瓦干了三年电网建设,现在想想都抵不过在西藏的这几个月。”陆立国说,在西藏,不管是海拔4500米的藏北草原,还是雪山之间的峡谷,到处都可以看到电力铁塔,“我只要看到它们,就会觉得特别安心和自豪,还会拍照分享给我的家人。”

目前,陆立国正在负责拉萨500千伏输变电工程,而他的援藏工作也要在不久后告一段落。陆立国总说,援藏不仅是任务,更是一种精神和情怀,一次党性的淬炼,需要接续传承。“我的家乡是江苏盐城,是一座镌刻有新四军红色印记的英雄之城,新四军的铁军精神更是深刻地流淌在每个盐城人的血液里。”如今,在陆立国的血脉里,“老西藏精神”同样耀眼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