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日报》 《西藏日报藏文版》 《人民日报藏文版》 《西藏商报》 《西藏法制报》 《西藏法制报藏文版》

2024年02月03日

阿佳达瓦卓玛在拉萨的33年:

为孩子们留住家乡的味道

“阿佳!我的凉粉不要放葱花!”“好嘞!”走进位于拉萨市扎基东路的和气凉粉店,达瓦卓玛熟练地片好凉粉,装碗、调味,再搁上一勺红艳艳的油辣子……不一会儿,一碗美味的凉粉就成了。2024年,达瓦卓玛46岁,距离她当年从日喀则桑珠孜区甲措雄乡来到拉萨已经过去了33个年头。这33年,达瓦卓玛在拉萨成长、立足、成家。从豆蔻年华到不惑之年、从良田千顷到广厦万间,拉萨见证了她的成长,她也见证着拉萨的变化。文/图 记者 德吉央宗

来到拉萨:充满“家的味道”的异乡

1991年,年仅13岁的达瓦卓玛懵懂地跟着二姐坐上中巴车,投奔嫁到拉萨的大姐。这是她第一次坐长途汽车,看着窗外不断变幻的景色,少女达瓦卓玛心中一片茫然,只是隐隐有些好奇:传说中的布达拉宫究竟什么样子?经过6个小时的颠簸,达瓦卓玛终于到了拉萨。

达瓦卓玛到拉萨后,就一直住在扎基寺附近的大姐家,帮忙做做家务、看看孩子,闲暇时还会到附近的田地里挖野菜、散步。“那时扎基寺附近都是农田,夏天天气晴朗时,大姐就会带着我们去田里逛逛,大片大片的油菜花盛开,四处都金灿灿的,空气里满是油菜花的清香。”达瓦卓玛语气感慨,面露怀念。所以达瓦卓玛对于拉萨的初印象,是和姐姐们在田间的忙碌、在油菜花田奔跑的惬意、是照顾外甥时的满足……拉萨,是一个充满“家的味道”的异乡。

时光在忙碌与欢笑中转瞬即逝,2000年,扎基寺附近的田地逐渐变成道路、民居、商铺。22岁的达瓦卓玛在扎基寺承包了一处小摊位,贩卖青稞酒等日常用品。期间,自小相识的顿珠帮了她不少忙。“她一个年轻女孩在外经商不容易,再加上大家也算认识,有能帮上忙的地方我都会帮上一二。”顿珠笑着说。渐渐地,年龄相仿的两人便走到了一起,2001年他们的女儿顺利出生。

开凉粉店:要给女儿最好的一切

“小时候听说有人去了拉萨经商就羡慕得不行,谁能想到,长大后我在拉萨成了家。”女儿出生后,丈夫顿珠带着达瓦卓玛来到了近在咫尺却向往已久的布达拉宫,并在布达拉宫广场留下一张全家福,达瓦卓玛也正式在拉萨扎了根。

生下女儿之后,时间流逝的速度骤然变快,拉萨发展的速度也越来越快,记忆里漫步追蝶的农田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宽阔的马路、装潢精美的店铺以及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2012年,达瓦卓玛看着即将上初中的女儿,想到孩子上学的花费并不是她和丈夫的小摊位能负担的,便在扎基寺旁租了个商铺,自学制作凉粉,开起了凉粉店。

除了凉粉,达瓦卓玛的店里还提供凉面、炸土豆。因为味道好、分量足、价格公道,客人络绎不绝,无论冬夏,店里总是座无虚席。达瓦卓玛又请来二姐帮她打理店面,一家人日子过得忙碌又充实。

虽然凉粉店的收入已经比小摊位高出了很多,但夫妻俩只有一个女儿,达瓦卓玛希望能给女儿最好的一切。这时候,达瓦卓玛注意到,顾客们很喜欢在吃凉粉时搭配一杯热腾腾的甜茶,于是又自学了甜茶制作,承包了一处店面经营藏餐馆。

升级店面:为孩子们留住家乡的味道

2022年,街面上的店铺陆续进行升级改造,达瓦卓玛将凉粉店与藏餐馆合并,店面扩大了不少。“现在店里卖得最好的还是凉粉,但是一盆凉粉的制作就要一个小时,每天至少要制作三盆才能够一天的供应。”达瓦卓玛告诉记者,为了保证凉粉的口感和新鲜程度,她几乎每天都要在营业前三个小时就开始准备凉粉制作。但是现在自己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如以前,为了平衡顾客对凉粉的需求,达瓦卓玛便增多菜色,为顾客提供更多选择。

和气凉粉店开业至今已有12个年头,理所当然也有不少熟客。正在店里拍摄美食视频发抖音的德庆曲珍是北京邮电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一名大二学生,她告诉记者,和气凉粉店是她的童年回忆,小学时,每周六早上跟着奶奶一起来凉粉店是她最期待的事,看到当初的小店面如今变得如此宽敞美观,她打心眼里替达瓦卓玛高兴。“每次放假回家的第二天,我都会来凉粉店,搭配着甜茶和炸土豆吃上一碗凉粉,吃到熟悉的味道,我才有一种真正回到家乡的感觉。这么多年,阿佳的凉粉还是一如既往的好吃!”德庆曲珍说。

从甲措雄乡到拉萨有270多公里,33年前,坐着中巴车来到拉萨的达瓦卓玛没想到她会留在拉萨,更没想到拉萨会从异乡变成她的家乡。“我很开心我的凉粉能让在外求学的孩子们回味家乡的味道。”达瓦卓玛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