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日报》 《西藏日报藏文版》 《人民日报藏文版》 《西藏商报》 《西藏法制报》 《西藏法制报藏文版》

2024年04月10日

聚焦关键点 打好“组合拳”

—聂拉木县寺龙村强党建改作风促发展小记

     本报记者 杨子彦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关键在党建引领。近年来,日喀则市聂拉木县波绒乡寺龙村党支部坚持加强党支部自身建设,改进作风狠抓落实,不断推动各项事业提质增效。

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寺龙村“两委”坚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是推动事业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想方设法发展集体经济,促进群众稳定增收。

在推动升级上,立足牦牛托运党员志愿服务队的原有基础,利用3个月时间进行市场调查、可行性研究和争取各方支持,组建“寺龙村希峰登山牦牛托运牧民专业合作社”,以“党支部+合作社+党员+农户”模式,探索传统旅游托运业向市场化科学经营转型升级。

在扩大规模上,将“寺龙村希峰登山牦牛托运牧民专业合作社”与“生态保护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社”合并重组为“聂拉木县西峰生态旅游牦牛托运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党支部+合作社+群众”模式,开发打造出一条由希夏邦马峰出发、途经佩枯错、到达白玛曲林寺的全新生态旅游线路。

在激发热情上,依托旅游资源禀赋,开办民宿9间,根据旅游线路各景点所需培养高山向导30名、厨师6名,设置波绒乡特色野葱、风干牦牛肉等当地农特产品销售点位,增加了旅游收益,提升了服务水平。据统计, 2023年,寺龙村集体经济辐射带动全村83户509人累计增收450余万元、兑现分红410余万元。

乡村振兴,绿色先行。2021年,林芝市嘎拉村“绿色银行”管理模式,给了寺龙村很大启发。为此,寺龙村“两委”坚持边学习、边借鉴、边落实,陆续制定完善垃圾分类回收积分兑换制度,建立垃圾分类垃圾箱、回收点和回收站,鼓励当地群众通过自发清理辖区生产生活垃圾、旅游垃圾等兑换积分,凭积分在“绿色银行”(合作社)换购大米、食用油、洗衣粉等物资。

通过此举,群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显著提高、绿色发展理念更加牢固。并有效激发了当地群众主动参与垃圾分类、保护生态环境的积极性,实现了生态效益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转化。仅在2023年,全村就运送处理可回收垃圾16次、17吨,向95户入股群众分红6万余元。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寺龙村立足实际,聚力打好“党员服务+应急救援”服务保障牌,充分发挥当地农牧民党员在守边固疆、应急救援中的主力军作用,积极对接联动边境派出所、消防救援大队等职能单位,细化完善应急处突方案、措施,全力打造“希峰牦牛应急先锋”党建服务品牌,持续开展志愿服务、日常巡逻、抢险救援、帮扶受困群众游客等行动,保障了各族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全县打造“农文旅融合”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新模式贡献了力量。